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分析:災後政治情勢詭譎複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5 00:31:35  


風災這段期間成了馬英九和劉兆玄的政治災難周。
  中評社台北8月25日電(記者 鄒麗泳)“88水災”救災步入尾聲,即將進入到重建階段。救災過後,“中央”與地方政府、政黨競爭、就業安置等多面向矛盾陸續出籠,災後的台灣政治情勢詭譎複雜。

  救災初期(第一周),不論“中央”與地方,朝野政黨在救人第一的前提下,暫拋政治歧見,全力救災,政治味不濃。

  不過,隨著,指揮系統失靈、救災速度緩慢以及拒絕國際援助等事件,各界指責聲浪直指馬英九、劉兆玄,兩人被國內外媒體重砲巨轟,聲望慘跌,甚至連國民黨自家人都砲口對內,要求“閣揆”下台。

  這段期間是馬劉的政治災難周,為挽救政治危機,馬劉南北奔波,“內閣”總動員、全力止血,終於在本周稍稍穩住陣腳。許多媒體用“政治土石流”形容搖搖欲墜的馬劉體制,也可以說是執政黨的“災難周”。

  現在風向一轉,政治災難火苗開始往下蔓延,點燃這把火的是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吳伯雄南下屏東勘災,一句“中央”的錢(新台幣10億元)未撥給林邊鄉,引發屏東縣與林邊鄉,國民黨與民進黨戰火,向來扮演助燃器的“立法院”朝野兩大黨團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宛如變成政治羅生門。

  不過,這場羅生門的答案很快就揭曉,原來是先告狀的林邊鄉公所延遲向縣政府申請補助,小小的鄉公所秘書出面道歉說因為沒有水沒有電、無法使用電腦才延誤上報公文,林邊鄉長也出面道歉。

  上述諸多事例說明了,88水災過後,“中央”與地方、政黨競爭以及接下來可能會爆發災民與政府(“中央”與地方)對立的諸多矛盾將接連浮上檯面。這些矛盾點很尖銳也很棘手,攸關民心走向以及政治版圖重組的縣市長選舉。

  首先是地方與“中央政府”的矛盾,主要矛盾就是責任歸屬問題,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救災不力的責任誰比較大?責任如何分攤?馬劉的責任?縣市首長誰負什麼責任?諸多問號已經足以構成雙方的緊張對立甚至是對抗。

  其次是,政黨競爭,在年底縣市長選舉如期舉行的情況下,政黨勢必加緊攻防,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抓到對方小辮子的機會展開猛烈攻擊,寄望對方之失分轉變為己方之減分甚至加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水淹南台灣 半世紀最慘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