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兩國經貿往來時,陸克雷說,不管是澳大利亞公司還是中國公司,想要在對方市場做生意並不容易,雙方也都倍感失落。他說,中國有著活躍的私營經濟,而西方對於中國政府控制經濟的認識又過於老套陳腐。陸克雷還幽默地指出,與中國人談生意,要了解砍價的重要性,因為這是為了追求最佳交易結果。“澳大利亞遊客都深知並樂在其中,這也是中國文化和心理的一部分,不用覺得不可思議。”
在文章中,他還提出,中國也該了解不能只追求購買能源供應鏈求得便宜的原料,因為這會讓澳大利亞蒙受損失。中國該學到這一點,日後進行更為謹慎成熟的投資。他也指出,澳大利亞不該認為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上,中國還有其他地方可以投資。“不要只看今天的中國,要考慮的是20年後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如何發展。”
陸克雷還提到熱比婭竄訪澳大利亞一事,聲稱出於民主,澳大利亞應該向其發放簽證,但要學會做出解釋。隨後他又稱中國也應該拿出可靠和可信的證據,證明“熱比婭是恐怖分子”的指控。“如果鐵證如山,熱比婭下次當然不能再來。”同時,他也承認,在澳大利亞,雖然人們能隨心所欲談論人權問題,但很多當地土著仍過著相當貧困的生活。
政客非最好溝通橋梁
對於如何增進中澳關係,陸克雷建議,應該通過午餐、晚餐、會議等形式跟中國接觸聯繫,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應保持良好的幽默感,因為“有時候,幽默感比聯合國還有用”。他認為,中國是懷有善意的,會對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中國5000年源遠流長的歷史也值得澳大利亞學習。澳大利亞和中國要學會彼此尊重,與澳大利亞相比,中國有著更為有趣、動蕩、積極、悲劇、富有意義的故事,“如果這些經歷能變成貨幣,那中國就十分富有了。”他調侃說。
陸克雷認為,政客並不是兩國溝通的最好橋梁,因為政客總是有龐雜的議題和強烈的個人意願。他說,普通人才能發揮這一作用:遊客、藝術家、建築師、教育工作者、學生、商人、宗教人士、建築工人等。中國希望能建立起這些聯繫,澳大利亞也該這麼做。他呼籲,澳大利亞應對中國有重新了解,兩國需要的是長期的、雙贏的局面,而不是圖一時之快對彼此指手畫腳。
他回憶,母親從小就教導自己,拜訪別人家的時候要學會禮貌,這也適用於中澳現在的關係。真正的友誼應該建立在後院式的聚餐閑聊中,通過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方式,而不是威脅的言辭或固有的偏見。最後,陸克雷說,一位退休的中國將軍曾這樣告訴自己,“是的,冷戰該過去了。”此次,他將這句話用在中澳關係上,“冷戰已經過去,就保持這樣吧。”
陸克雷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擔任霍克政府和基廷政府的資深顧問,負責處理公共關係和媒體事務,並和反對黨談判。當弟弟陸克文準備競選總理後,他退出政壇,現在在北京開設了一家名為GPRAsia(GregoryPeter Rudd名字的縮寫)的公司,協助中澳兩國公司在對方國家開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