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出,“和”的概念包涵了“以和為貴”、“和諧共生”以及“和而不同”的內容。這相輔相成的 “三和精神” ,孕育了當今中國和平發展的基本戰略理念;這個基本理念,運用於兩岸關係中,則構成了“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兩岸關係大思路。正是在這個大思路的指引下,實現了國共再度攜手合作,有效地遏制、扭轉了台獨惡性發展的勢頭,使島內政局出現根本性改變;而兩岸關係也因此發展迅速,達致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階段。
而“包容”,是中華文化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包容不僅要有“海納百川”之量,更需有“和而不同”,容忍異端之胸懷和氣度。正是秉持這種恢弘的文化態度,所以“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華文化就能夠不斷從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歷經劫難而不斷延續,發揚光大,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生存至今而又依然蓬勃發展、生機盎然之國度。
今天海峽兩岸要搭建“文化兩岸”的橋樑,要打造兩岸共同精神文化家園,首先要從文化載體——文字入手,實現兩岸文字同化。具體而言是落實“識繁書簡”,兩岸共編字典、詞典,求同存異,逐步縮少差異,使兩岸民眾在學習和使用方面更為便利。
其次,同時,要繼續強化兩岸各領域的文化交流合作,尤其要加強新聞傳播媒體——兩岸民眾的“耳目喉舌”的交流與合作。新聞媒體既是文化傳播工具,又是創造新文化的重要平台。
第三,要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精髓,依託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把文化的軟實力與經濟的推動力結合起來,將中華文化通過經濟方式推廣到全世界,並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品牌和產品。
最後,要發展植根於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於包括台灣文化在內的中外現代文明的新元素、新思維、新價值、新觀念,結合人類文明的所有優秀成果,創造出一種既有現代精神又有傳統文明精髓與內涵的新型文化體系,從而延續中華文化血脈,使中華文明成為世界文明體系中最具有普世意義的燦爛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兩岸通過和平發展逐漸統合,融為一體。
這是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的歷史責任,也是“文化兩岸”的終極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