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庚武的觀點,也受到馬華策略分析與政策研究局(INSAP)的沉賽芬(Rita Sim)及宋慧君(F.K. Soong)認同。他們把650萬大馬華裔分為兩種。一是種族意識強的,大約占85%至90%,他們上華校、參與華團、積極擁護中文媒體。另外10%至15%則是說英文,受英文教育,多數信奉基督教的人。
受英文教育或在國民學校就讀的華裔學生華人色彩不強,更容易與其他族群交流,有助於國民團結。而華校畢業生則相反。這導致社會兩極化逐漸明顯。
如今,出現了將本身族群利益置於國民整體利益之上的人。比起國語,他們更重視母語。就說國語在華小的地位,他們每天學華語,但每周只有三天上國語。
這還不包括數學、科學、生活技能、道德、公民及地方研究等以中文教授的科目。我建議教育部增加華小上國語的時段,至少要與華語課一樣多。不然,馬來文作為國語的地位是毫無意義的。
我對華校有非常廣泛的了解,我所有子女都在華小受教育。我也是一家國中的家教協會主席。這家國中的學生主要是華小畢業生。
我發現學生們對馬來文的掌握不盡人意。因此,學校被迫設立預備班,但這不表示不用上預備班的學生國語就一流。他們通過背書學國語,這可以應付考試,要與朋友交流或吸收知識卻略顯不足。
華教地位不曾受威脅,財力更逐漸壯大。在我孩子就讀的華小,每年財政報表總額超過100萬令吉。這顯示大馬華人對華教給予了強大的支持。而國民學校則受威脅。
即使大馬政府努力在不否決其他族群學習母語的情況下創立單一源流學校,但他們卻懷疑這是政府系統性消滅華校的陰謀。
獨立52年,這就是他們的想法。這表示大馬教育體系還未獨立。我們的思維依然受種族主義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