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12萬大學生“投筆從戎” 具戰略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4 17:15:52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解放軍總參謀部、教育部等四部門日前公佈,今年全國有12萬餘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入伍參軍。這一數據是過去一年的近3倍。

  “這是我軍首次大規模以大學生為主體招兵。” 解放軍國防大學政工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公方彬表示。

  不同於以往,這些大學生在兩年服役期滿後,將有可能優先晉陞為士官。他認為,這開啟了中國軍隊建設史上的新時代,具有標誌意義。

  為鼓勵高校應屆畢業生應徵入伍,中國今年出台了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表現優秀者直接選拔為軍官以及退役後考學升學就業等多方面優惠政策。

  這些入伍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將由政府補償大學期間的相應學費,代償助學貸款,每年最高6000元,總金額可達2.4萬元。

  中央軍委從部分高校進行徵集新兵的試點始於2001年;在校大學生應徵入伍工作於2005年全面啟動。

  2008年,解放軍現役士兵徵集對象主體調整,徵兵政策做出相應調整和改動。兵員徵集對象主體,由農村青年和城鎮待業青年調整為各級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進入軍營的大學生們,憑藉良好的科學知識基礎、開闊的眼界、敏捷的思維,成為了綠色軍營裡最為活躍的音符。

  目前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外交學碩士學位的王維壽,於2005年應徵入伍服役。當時他還是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

  兩年間,他利用計算機特長,幫助部隊建立了網站。利用操練之餘,他為戰友們上課,講解國際形勢、解讀過十七大精神等。

  共青團中央主辦的《中國青年報》4日刊登了南京軍區某部連長賀霖的文章:《從清華碩士到連長有多遠》。

  據介紹,這名畢業於清華大學的青年才俊,在部隊裡先後探索出營連軍官編組作業兵棋推演技術、簡易激光對抗系統、激光筆模擬彈道檢驗儀,有效提升了訓練效果。

  他在文章中寫道:“作為一名時代青年……只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公方彬認為,目前,高技術密集型裝備正在加速裝備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解放軍各軍兵種部隊。尤其是海軍、空軍和二炮部隊,基層士兵和士官手裡操作的設備越來越先進,需要一定的綜合知識水準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其原理和操作規程。

  “接受過四年系統、全面知識教育的大學畢業生顯然更能滿足這樣的要求。”

  “追溯人民軍隊82年來的發展歷程,曾經出現過三次大學生入伍的高潮。”公方彬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次出現在延安時期,知識分子參軍為民族的獨立和自由並肩作戰;第二次在1950年代,國家為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而動員數萬名大學生進入部隊;第三次在1980年代,“最可愛的人”吸引青年知識分子參軍入伍。

  2008年9月,公方彬曾建議:“採取必要措施,借助有利時機,推動建設一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士兵隊伍”。他提出,根據目前國民教育水準和軍隊履行新使命的要求,中國已具備全面提高士兵素質,建設一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士兵隊伍的條件。

  “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入普及教育。通過相應政策,把不能就業的大學生吸引到部隊來,是完全可能的。”公方彬說。

  這些建議正在逐漸變成現實。公方彬認為,此次大學生入伍的規模可謂空前。“12萬不是一個小數目,佔到解放軍義務兵很高的比例。幾年以後就可以實現義務兵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構成,這對於改善解放軍知識結構具有戰略意義。” 

  “當代中國大學生應當擔負起保衛國家利益、參與國防建設的責任。”公方彬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