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蘇進強:重建武德才是要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6 10:36:22  


  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台灣“國安會”前諮詢委員蘇進強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此次“內閣”改組,“國防部長”陳肇敏的更迭,幾已成為朝野政黨及輿論的共識,而其繼任人選誰屬,也在“國會”、軍方高層引發臆測與議論。但不論人選誰屬,最重要的在於重振軍人武德、整飭軍紀、從嚴訓練、祛除軍種本位主義、規擘及落實軍隊“國家”化,及“為台灣人民而戰,為維護台灣民主憲政而戰”的國防戰略,而非汲汲營營於謀權保位,媚俗譁眾取寵。 

  誠然,陳肇敏去職的原因雖與其在此次莫拉克颱風指揮不力、延宕命令,致使軍隊未及時救災,讓軍隊整體形象受到極大傷害有直接關係;但究其實,陳氏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爭取部長未果,挾怨向馬營交心,甚而參加三一九槍擊案真調會,藉以謀取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之部長一職,政治爭議本已難符“國防部長”及國軍必須謹守政治中立的起碼要求,其不適任自不待言,而軍隊總體形象在陳氏領軍後跌到谷底,亦為不爭事實,此時下台可說為時已晚。 

  持平而論,民進黨執政前四年,軍隊的人事、演訓、兵力結構、組織、後勤等,雖在“精實案”的整編中,呈現極大的震盪,軍種間亦不乏本位主義之爭,但整體而言,卻仍有章法可循,而當時以“湯要命”之稱的部長湯曜明,律己與治軍均甚嚴謹,軍中風氣可用一句俗語形容“上樑正,下樑不敢歪哥”;當時軍方亦無任何賣官的傳言;遺憾的是陳水扁連任後,與陸空軍長期不合,出身海軍的李傑,也在政治爭議中就任部長,上述的章法及軍人武德也在人謀不臧下,消失殆盡。“國防部”高階將領人事幾由李傑與扁少數愛將手中“拿捏”,程姓、胡姓、袁姓等高階將領涉及送禮求官弊案,亦在此時爆發。 

  國民黨重新執政後,身為三軍統帥的馬英九非但未能穩定軍心、重建制度,反而任由少數“國安”團隊及部長陳肇敏等人,對民進黨執政時期晉升的將領展開清算式的調查、鬥爭,將領人人自危,自不在話下,影響所及,軍隊的戰備、訓練、管理又怎能不出差錯。於是,呈現在國人面前的軍隊,不是搞地下錢莊、將官戰情翹班、軍官外遇,就是老兵欺負新兵、女性官兵遭受性侵等現象,已暴露軍隊喪失軍魂,軍人喪失武德,再加上陳肇敏只知迎合馬英九競選時的支票“全募兵制”,並急就章上路,在這樣的狀態下,軍隊還有什麼戰力、戰備及形象可言? 

  除了“全募兵制”的競選支票外,馬英九上任後對軍隊的角色、兵力結構,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乃至“國防”戰略規劃,並無任何政策性的宣示,甚至在“九二共識”及兩岸“和平發展”的架構下,任由軍隊戰力自然萎縮,對“國防”軍購及台美軍談均未如李、扁執政時期的重視,而這些問題與現象,身為“國防部長”的陳肇敏指只一味迎合,卻欠缺建言的道德勇氣,任由外行領導內行,其是否失職、瀆職,已有公論。 

  綜言之,不論誰是下任的“國防部長”,均應以陳肇敏、李傑為借鑑,嚴守軍隊中立化、“國家”化的準繩,不涉政治或政黨的爭議,且不僅應勇於拒絕軍隊重回國民黨“黨軍”的老路,也嚴禁其他政黨的手伸入軍隊;在“國防二法”通過並於二○○一年實施後,“國防部長”的職權,已凌駕參謀總長,故其任用不應再由軍種輪流,以免重蹈軍種本位主義的惡性循環。 

  另方面,部長人選更應有全方位的視野,不僅要知兩岸和平發展是“避戰”,更要有“備戰”才有和平實力的認知。最後,殷盼馬英九所任命的新任部長若為文人出身,絕非只懂政治不懂戰略、戰備的外行學者,而應是一具備戰略規劃、了解軍隊文化與組織管理的國防專才;若為軍人出身,也應是一個懂得訓練、管理、動員戰備,具有泱泱氣度,不搞軍種鬥爭,有武德、有能力,敢於向文人政府提出專業意見的大將之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