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路版駐北京特派記者崔有植文章說,最近,中國內韓國企業最大煩惱之一就是稅務調查。中國政府今年編制了1.1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並把所有內資和外資企業都列為調查對象。對於10以上連續不交,實際上已成死帳的稅金,都要依法督促企業繳納。但是,該調查不是針對特定企業的,心理負擔還少一些。
韓國企業最擔憂的是中國和台灣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ECFA內容包括免除兩岸關稅及貨物、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來往等內容,實際上可以等同於自由貿易協定(FTA),只是考慮到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名稱不同罷了。據悉,兩岸將於今年12月會談,就ECFA事宜進行談判。
台灣商品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約為10%,與韓國相似。台灣和韓國在出口產品類目上的重叠也最為嚴重。如果台灣乘兩岸關係好轉之風,先與中國簽訂ECFA的話,韓國企業將在價格競爭力方面遭受重創。
實際上,是韓國率先與中國進行了有關FTA的對話。2004年11月在智利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均同意進行有關韓中FTA的民間共同研究。過去5年來,中國為先於美國與韓國簽署FTA做了諸多努力。FTA是兩國首腦會談的老話題,中國的領導人也屢次公開表示,希望與韓國早日簽署FTA。中國方面還曾示意,可以在農業領域做出大的讓步。
相反,韓國的戰略是最大限度地拖延日期。因兩國地理位置相近,因此,韓國政府擔心農水領域會蒙受巨大損失。經濟界也認為,目前兩國的技術差距還很大,所以簽訂FTA不妨慢下腳步。經濟界更擔心中國家電商品湧入韓國。
最近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並決定2010年建成自由貿易區。此外,中國大陸已與台灣就ECFA事宜進行談判,給韓國帶來不少壓力。不僅如此,韓中兩國間的技術差距也大幅縮小。三星和LG等韓國大企業對中國產的山寨手機的高品質驚歎不已。中國先於韓國推出了電動汽車等,在汽車領域也在緊追猛趕。而且,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中國的內需市場仍然持續膨脹。此時此刻,我們應加快步伐,儘快通過FTA進入中國市場。
韓國20國集團企劃調整委員長司空壹上月以韓國總統李明博特使身份訪問了北京,他說:“韓中FTA進展得越快越好。”但對於“在李明博任期內,到底能不能著手進行韓中FTA談判?”一問,他只是模糊地回答“需要做準備工作……”。
韓國從2000年至今已創下1300億美元以上的對華貿易順差,這一成果成了韓國克服金融危機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韓國的對華貿易已占全部對外貿易的20%.創造出韓國下一代的工作崗位,相當部分就取決於中國。
李明博政府在執政初期,就因為有關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燭光集會搞得焦頭爛額。正因為如此,現政府可能擔心,農民和漁民對韓中FTA感到不滿,而表示強烈反抗。但是,韓國政府在政治上猶豫寡斷的時候,東南亞的經濟版圖正在迅速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