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誰在左右澳洲對華政策?陸克文一人說了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8 10:53:21  


 
  反對黨:為反陸克文而反華

  陸克文每一次處理與中國的問題,“知華”背景都是反對黨攻擊他的口實,這使陸克文反而特別注意與中國劃清界線

  陸克文在對華政策上時而獨斷專行,時而又畏首畏尾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源自反對黨的猛烈攻擊。

  從陸克文參加競選、當選總理,直至每一次處理與中國的問題。“知華”背景都是反對黨攻擊他的口實。比如,馬爾科姆·特恩布爾領導的反對黨為了更有力地攻擊政府,吸引輿論注意,時常會打 “中國牌”。他們多次指責陸克文“與中國交往過密”,或者成為北京的“獵物”和“傳聲筒”。

  這使有“知華”背景的陸克文反而特別注意與中國劃清界線。在上臺後第一次訪華時,陸克文用中文指責西藏存在“人權問題”。這種做法說明,陸克文出於國內政治考量,選擇了暫時犧牲與中國的友好,鞏固和維護國內政治局面和澳美聯盟。

  在熱比婭的簽證問題上,當面對中國強硬的外交立場時,反華議員、熱比婭的邀請方邁克爾·丹比在多個場合公開要求政府發放簽證,反對黨也不失時機地說,甚至還傳出如果政府不見熱比婭,反對黨議員會出面見她。

  有趣的是,曾指責陸克文“親華”的反對黨人士,面對當前跌入低谷的中澳關係,又改換了一副面孔,指責陸克文“把澳中關係搞砸了”。

  對于陸克文與反對黨之間圍繞對華政策的“攻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中心院長休·懷特一語道破問題所在。懷特認為,作為國家領導人,陸克文面臨更多挑戰,不應像“政客”一樣考慮如何具體應對反對黨發起的每一個關於中國問題的刁難。

  媒體:短視炒作誤導民眾

  澳媒體炒作“中國更需要澳大利亞”“中國更需要澳大利亞資源”,言外之意是,澳大利亞完全可以公開抵抗中國政府施加的外交壓力

  除了反對黨的掣肘,不難看出,陸克文的對華決策還常常受到諸多複雜因素的影響,比如,西方民主制度、公共輿論、工商界力量,甚至包括國際大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有消息人士表示,陸克文最不願意見到的恐怕就是某件想低調處理的事情登上第二天報紙的頭條。因為曝光之後,事情可以週旋的餘地會變小,解決的難度則變大。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文章說,如果中澳兩國交惡,中國將易如反掌地挫敗陸克文在國際地位上的雄心。比如,中國只要拒絕支援澳大利亞倡導的“亞太共同體計劃”,或者反對澳大利亞在2014年贏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席位。

  但是並非多數澳大利亞媒體都這麼想。中澳液化天然氣413億美元的大單和中澳自貿談判的復出,引發了隨之而來的“中國更需要澳大利亞”,“中國更需要澳大利亞資源”的輿論炒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