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央行行長周小川:以金融之血給養中國經濟之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3 14:13:02  


 
  在眾多改革中,2005年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無疑要被載入新中國金融業史冊。這次改革,被經濟學家解讀為“是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內在要求”。因為直接參與了這一改革,周小川也被尊稱為“人民幣先生”。 

  “四年前的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從1981年的匯率改革,到1985年貿易外匯和非貿易外匯的並軌,到1994年成立了外匯市場,再到1996年實現了經常項目可兌換,最後到2005年這次匯率機制的改革,這個改革過程,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資源配置逐步優化思路一步步推進的過程,總體方向是清楚的。”周小川說。 

  基於資源配置逐步優化,銀行業改革也在世紀之交被提上日程。2002年前後,國際上的一些經濟類刊物紛紛刊文,指出中國的商業銀行瀕臨“技術性破產”。 

  “當時有幾種說法,一種是說中國金融體系是個定時炸彈,也有人說中國金融體系技術上已經破產,這些說法在2002年集中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警示,我們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2002年國家召開了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要加快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改革步伐。”周小川說。 

  事實表明,通過一系列改革,中國金融業面貌大幅改善。目前我國金融業資產總量達到86.5萬億元,比20年前增長了53倍。2008年我國金融業實現稅後利潤5833.65億元,同比增長30.6%。工行、建行和中行三大銀行躋身全球大銀行市值排名前列,上市公司總市值躍居國際資本市場前列。截至2009年6月末,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5600余家,各類證券公司107家,各類基金管理公司60家,期貨公司162家;壽險公司56家,財險公司47家。 

  在一系列金融改革的推動下,我國金融資源配置不斷得以優化,企業合理有效的信貸需求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極大地釋放了企業活力和社會生產力。與此同時,中國百姓的金融生活也得以不斷滿足,從銀行卡到股票,從貸款消費到保險產品,中國人正在享受著更優質的理財產品、更方便的金融服務。 

  “從游離在國際金融秩序之外,到國際金融地位的顯著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