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各國存在不同解讀
東亞共同體的構想由來已久,並不是鳩山首相首次提出。
第一次正式提出這一構想的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但由於小泉執政期間中日關係出現倒退,後來不了了之。這個構想也曾作為“10+6”第一屆東盟峰會的議題之一來討論。
但東亞各國對“東亞共同體”有不同的解讀。一些國家主張,應先以東亞地區共同的經濟圈作為目標,再導入統一貨幣。但也有國家認為,應從市場經濟、漢字文化共同的價值觀中提煉出相通之處。有人甚至主張將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也吸納進來。但是,這顯然超出了東亞的範疇。
一體化發展存在四大障礙
其實,即便包括中、日在內的東亞國家領導人積極倡導地區一體化,即便有歐盟作為前例參考,但縱觀歐盟的發展過程我們也能知道,東亞共同體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
首先,歐洲各國整體經濟水準差別不大,地區一體化後不會對經濟造成巨大波動。而在亞洲,僅僅中日韓三國的經濟發展水準就存在相當差距。其次,中國無論經濟和政治體制都與日本、韓國不同。第三,東亞國家彼此間存在著歷史及領土問題的糾紛。第四,一些國家內部還存在不同的聲音。在歐盟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國家的議會曾阻止本國政府加入歐盟的一些條約,如愛爾蘭議會就阻止了本國加入《裡斯本條約》。而在東亞,日本國內的反對聲音認為,日本應該與價值觀相近的美國形成共同體,應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非東亞共同體。更有一些人認為,日本加入共同體後,將會被強勢發展的中國經濟圈所蠶食。由此可見,東亞一體化的進程依然障礙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