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炒作衝突 印媒應克服“心理障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4 00:26:23  


 
  印度應調整好對華心態

  不過,印度也確有需要認真反思、對待的問題,比如民族主義。民族主義各國都有,是把公認的“雙刃劍”,負責任的政府和媒體應當扮演“滅火器”而不是“風箱”的角色。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印度政府此次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但從過往經驗來看,鼓吹“中國威脅論”,煽動民族情緒,用來服務國內政治目的,也是政府慣用的手法。別的不說,單方面大舉增兵邊境地區,就會對民眾的心理傾向起著誘導及催化作用。印方應該清楚,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只能是作繭自縛,進一步束住自己的手腳,使談判陷於“談而不判”的僵局中。

  另外,勿庸諱言,在邊界談判取得實質進展直至最終解決以前,雙方的安全互信很難完全建立。而要解決邊界問題,靈活務實的態度必不可少。反觀印度目前的談判策略,給人的感覺是“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即占著的中國領土不願吐出來,自封的領土又想拿回去。以這樣的姿態談判,實難有實質進展。這也是中俄、中越劃界早已完成,而中印談判卻陷於僵局的原因。如此以來,“印度象”在“中國龍”面前,又會陷於“歷史悲情”與現實焦慮的雙重壓迫之中。其實,真正具有歷史悲情的應該是中國,因為正是幾十年前的積貧積弱,導致中國領土被英國殖民者強行“劃”給了印度。不知同樣遭受過殖民之苦的印度,為何卻在此問題上站在了殖民者的一方?印度媒體不是應對此問題反思嗎?

  好在印度媒體也有持論公允者。9月12日的《印度快報》一語中的地指出:“現在是反思對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恐懼的時候了……中國現在近乎是個超級大國,但絕非沒有理智,它跟印度一樣十分在乎穩定……中國沒打算進犯邊界、蠶食領土及甘冒引發小衝突的危險。我們必須成熟起來,不要一提到中國就想到‘邊界’或‘威脅’。”這段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印度社會在涉華問題上“心理障礙”產生的根源。事實上,只有印度社會直面並克服文中揭示的問題,印度才能真正自信、成熟起來,中印邊界談判也才有可能朝著光明的方向前進,中印關係也才能順利發展。只有到這個時候,印度媒體的涉華炒作症,才庶幾可以獲治矣!

(作者是國際時事評論員、博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