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細數蔣介石在大陸媒體的形象變化(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6 10:16:26  


 
  張國立演活了蔣介石 

  《國際先驅導報》評論員漆菲文章指出,在《建國大業》這部主旋律電影上映前,大家早已從各種主流和非主流的報刊雜誌中窺其一二,並能順嘴說其電影中無數的“段子”。某種意義上,它早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話題。

  所以,當它作為一件“物品”真正飄進視野時,才會覺得如此平淡。沒有期待中那麼多明星,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笑點。畫面頗富質感,色彩比人物更加飽滿;間隙蹦出些出彩的鏡頭調度,讓人依稀體會到“多導合作”的結果。

  太大了。《建國大業》的2個多小時,要裝進如此龐大繁複卻被人熟知的一段歷史,要裝進如星辰般浩瀚的動蕩歲月中的人物,要裝進或浪漫或慷慨或激蕩或悲壯的故事和傳說。最終,它不得不成為以明星為劇情的電影,依靠白色字幕串接起的故事。

  可喜的是,還有亮點——在那些如秋葉在眼前起起落落的命運裡,有一張寂寞的臉漸漸清晰,他是張國立扮演的蔣介石。

  還記得父輩漫畫書裡的蔣介石:纏了一腦袋繃帶,手裡拄著拐杖,手裡拿著滴著血的屠刀,上方寫著:屠殺人民的劊子手。

  也許正因此,“裸粧”飾演蔣介石的張國立內心有點擰巴。

  而如果以黃建新口中“追求人性化”的要求來審視,張國立的多場戲的確把鏡頭伸進了內心。韓三平曾描述張國立,說他沉默的時候,臉上有一種末路英雄的狀態,有英雄氣但又有點茫然。張國立此番演出確有一代梟雄的味道。

  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的幾場對手戲才真正能展現該戲導演的理想——“史詩情懷”,以至於入戲到深處,你會訝異張國立和陳坤之間,無論是眼神還是對白,怎會細膩到這個程度?

  蔣經國在上海整治經濟失敗後,與蔣介石在南京中山陵音樂台有段對話。蔣公對經國說起國民黨的腐敗,無奈地嘆道:“反,就要亡黨;不反,就要亡國。”身後一群白鴿掠過,青天慘澹,蒼涼無比。

  奉化溪口老家的門口台階上,蔣介石一屁股坐在地上,經國提醒父親地上太冷,回過神來的蔣介石卻對蔣經國說:“對,你也過來坐。”蔣經國坐得筆直,聆聽“庭訓 ”。蔣介石神情無不悽然,嘆劃江而治的渺茫,問兒子“換了你,你答應嗎”。此時的經國已滿眶熱淚。就是這場戲,把陳坤演哭了。他說,父親的氣場太強了,我有點受不了這種感覺。

  臨近末尾,北平在準備開國大典,蔣介石望著淅淅瀝瀝的南國秋雨嘆息“國民黨敗在自己手裡咯”。此時,經國並不侍奉在側,他孤獨扶策的背影引人嘆息。那些追隨他的都失敗了,而背叛他的卻成為了勝利者。

  看完蔣介石,再回顧建國前的那些往事,仿佛看到源頭和開端。正如淮海戰役勝利後,一群人擠在簡陋的瓦坯房中把酒言歡。毛澤東醉醺醺地倒在一旁,一向溫文儒雅的周恩來則敞開衣衫高唱起《國際歌》。彼時,那群偉人們與所有壯志淩雲的年輕人一樣,真誠得不容鄙視,熱情得毋庸置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