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30日電/新華社消息:隨著國慶60周年慶典日益臨近,作為慶典重要組成部分的閱兵式,也漸漸揭開神秘面紗。
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裝備研究所副所長崔向華2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10年間,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兩次閱兵也將呈現出6個方面的變化。”
一是規模結構上的變化——體現種類齊全、效能優先。國慶50周年閱兵共有52個方(梯)隊,其中徒步方隊17個、裝備方隊25個、空中梯隊10個。這次閱兵將展示56個方(梯)隊,其中徒步方隊14個、裝備方隊30個、空中梯隊12個。
可見,這次閱兵減少了徒步方隊,增加了裝備方隊;減少了陸軍方隊,增加了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等軍兵種方隊;減少了參閱兵力總體規模,增加了高技術和特種兵方隊。這種規模結構上的變化,充分體現了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體現了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趨勢和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方向,體現了我軍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二是武器裝備上的變化——體現國產水平、性能優越。國慶50周年時受閱大型裝備是42型,90%以上是新型武器裝備,其中大部分是我國自行生產研製。這次閱兵將展示的52型主要裝備,全部是國產裝備,近90%是首次參閱。如三代戰機,上次受閱的是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這次是我們自主生產的殲-10和殲-11。
這表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軍裝備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軍隊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反映了國家科技實力的巨大變化。這次將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新型戰略導彈、預警機、無人機等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證明。
三是設計編排上的變化——體現開拓創新、中國文化。這次閱兵在內容、形式的設計編排上著重強調創新,無論是閱兵式、還是分列式與上次國慶閱兵相比,都進行諸多變革,體現中國文化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