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戰略從沿岸跨向太空 更高端武器未現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3 16:15:55  


  中評社台北10月3日電/大陸前天大閱兵的武器裝備展示,各方解讀不同。聯合報報道,事實上,十多年來,大陸的國防戰略布局,已從“沿岸”,跨足到“近海”,乃至亞丁灣的“遠海”,甚至到外太空,儼然形成“藍色國防戰略”。

  一九四九年建政時,大陸標榜“大兵團作戰”,透過龐大的人海戰術,威懾敵人,解放軍約有五百五十多萬人。

  六○年代中期到七○年代初的冷戰時期,毛澤東作出“美、蘇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危險日益迫近”判斷,制定加緊戰備,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軍事戰略決策,解放軍人數擴充到最高峰的六百多萬。

  歷經國際關係急遽轉折,及考量國家利益需求,大陸認知到,“大兵團作戰”已不符合當前的戰爭需求;加上恐怖主義成為當前國際積極打擊的目標,如何建立一支短小精悍的部隊,成為近年大陸國防戰略主軸。為此,大陸裁減兵員到兩百三十萬,陸軍逐步把部隊編制成“小型化、模塊化和多功能化”方向發展。

  大陸陸軍的精簡化,也受到國家利益“全球化”影響,大陸的國防戰略,由過去單純的陸軍國土防禦型戰略,開始轉向由海軍、陸軍共同擔綱國土、海洋全面、全方位的“攻防型戰略”;逐漸建立起以海軍為主的國家安全防禦戰略,將單純的國土防禦,推進到海洋。

  大陸“當代海軍”雜誌副主編劉江平直言,原本在大陸根深柢固的“黃色國防觀”(國土防禦),將逐步被以海洋、天空和太空為背景的“藍色國防觀”所取代。隨著大陸海外利益的全球化,大陸海軍維護國家利益的半徑,正由“黃水”(近海防禦)向藍水(遠洋)拓展。

  而自○六年國防白皮書首度提出“軍隊訊息化建設”後,大陸強調,大陸軍事力量的目標,是立足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此,解放軍必須“大力提高官兵素質,加快發展武器裝備,紮實開展實戰化訓練”,提升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