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英文:國民黨派系政治 已到臨界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5 10:35:57  


 
  許多人說雲林是黑道的故鄉,我想這次雲林人是洗刷了這個恥辱,在派系分裂的底下,金錢的作用相對降低,雲林人做了一個選擇,讓台灣很多人看到雲林人給人的觀感不一樣了。

  澎湖是國民黨傳統上非常優勢的地區,在博弈這個事件上,許多國民黨傳統支持者他們在價值判斷上有他們的想法,不必然跟著國民黨走,國民黨必須看到他們的基本盤愈來愈有獨立的思考,這次博弈公投的失敗,是一個趨勢的開始,將來或許會重複地上演,國民黨也曉得這是一個警訊。

  問:妳認為有沒有大環境的因素?

  蔡:姑且不論藍營的支持者怎麼想,對綠營的支持者而言,國民黨從去年到今年整個執政的情況,他們非常失望,甚至有強烈的焦慮感,所以他們的投票意願是相對提高的,藍營的支持者雖不寄望其由藍轉綠,但是他們的投票意願相對降低,因此大環境因素是有的。這次的投票率是四成五,我們相信綠營出來投票的比較多。

不過這次我們也發現一點,板塊似乎有在移動,我們內部還在進行分析,台北市大安區補選當時,我們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但不是很明顯,這次則更為清晰,劉建國在各鄉鎮的得票非常平均,而不是傳統綠區得票很高藍區得票就低的結構。所以我認為,選民不會盲目地去效忠某個政黨,會依據執政的成敗、價值的取向,作自己的選擇。

  這板塊的移動,是否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開始?我們不敢確定,這些板塊同樣來自國民黨執政的失敗,民進黨相對於國民黨比較能夠團結,因此才顯現出這次的選舉結果。

  問:國民黨執政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蔡:中國政策的走向是不少民眾焦慮的來源,綠色民眾認為現在這個做法對台灣傷害很大,一些中間選民甚至藍色選民則對政府只講求經濟利益,而且是一個不確定的經濟利益,卻在“主權”上作讓步與犧牲,表示不能夠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藍色選民不出來投票,或者一些中間選民出來投給綠營。

  其次,整體的經濟環境真的不好,政府一直沒有拿出一個有效的方案出來,失業率一直在上升,失業的人尋找工作的機會等待就業的時間一直在拉長,整體民眾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一直在增加,財政也不斷惡化。

  第三,從去年上任以來,這個政府的主要官員不論是政務處理、危機預防或是對外界批評所顯露出的傲慢,與民眾疏離的感覺,都讓人民覺得這個政府不可信,而且沒有效率,這也造成很多選民傾向冷漠。

  問:雲林一役過後,年底的宜蘭縣、新竹縣、澎湖與花東成為媒體觀察的指標,妳認為雲林會成為第一張骨牌?或僅是曇花一現的個案?

  蔡:選民對政府的失望是全面性的,不會分哪個縣市,這些縣市如果地方派系無法整合,對國民黨選舉當然更為不利,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一些縣市是國民黨傳統具優勢的地方,藍綠差距過大,他們的優勢可能大到即便分裂仍能以極小的差距勝出,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這些縣市翻盤的可能性是有,但可能性的大小是另一回事,未來兩個月的演變是一個重點,可以期待,但不能過度樂觀。

  至於骨牌效應,這次的案例給我們很多學習的地方,會不會形成趨勢?有幾個變數。最大的變數是國民黨會不會進行很大的改變,改正政策上的錯誤,以及對地方派系採取有效的對應;第二個變數是,廣泛的綠營可不可以克服他們相互間的不同,共同認知年底選舉是綠營從谷底止跌非常重要的關鍵,能夠凝結出團結的氣勢。

  尤其,年底是三合一選舉,大部分縣市都不是綠營有優勢的縣市,我們會盡力去打選戰,希望會有好的成果,但是從現在開始,今年縣市長、明年直轄市長、後年“總統”大選,關關都是難關,關關都要過,所以會不會發生骨牌效應還很難講,從做主席的立場講,選舉必然有勝有敗,但整個過程不要喪失意志力,保持信心,我相信我們會穩穩地往上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