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高錕40年前提出光纖構思 但不獲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7 01:16:18  


高錕的纖維傳送研究,當年幾乎沒有人相信能成功。中大圖
  中評社香港10月7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有“光纖之父”之稱的前中文大學校長高錕,同另外兩位研究半導體的美籍學者分享。高錕在40年提出光纖構思時,沒甚麼人相信做得到;但他不斷研究,令全球享受到光纖通訊科技。

  從1963年開始,高錕就著手對玻璃纖維進行理論和實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並設想利用一種玻璃纖維傳送激光脈衝以代替用金屬電纜輸出電脈衝的通訊方法。1966年高錕教授發表了利用極高純度的玻璃作為媒介,傳送光波,作為通訊之用的基礎理論。

  不過,當時沒甚麼人相信他能做得到。高錕卻堅信自己的理論,他像傳道一樣到處推銷他的信念,他遠赴日本、德國,甚至美國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對於自己相信的東西,他很固執。終於在1981年,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第一個光纖系統面世。從此,比人的頭髮還要纖細的光纖取代了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成為傳送容量接近無限的信息傳輸管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模式。

  有學者認為,現時通訊網絡都建基於高錕對光纖的研究,他的貢獻非常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