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香港強化產業扶持 暗合諾獎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6 00:24:12  


 
  首先,香港原有的一些經濟支柱,已經難以全面支撐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的需求,需要培植、壯大新的優勢產業以維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但是很多培植新興產業的設想已經提出多年而未能見到明顯效果,很大程度是由於香港既缺乏強有力的產業引導與扶持,民間投資又缺乏足夠的實力與信心。因此,由政府推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強化民間投資的信心與力度,甚至由政府分攤一定的風險,對於培植、壯大六項優勢產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其次,香港經濟體系長期處於比較表面上比較單純的“純市場”狀態,堅持“不干預”的聲音一直非常強硬,而提倡強化政府角色的建議往往容易受到批評。但是在金融海嘯的負面影響尚未過去的今天,人們相對容易接受政府強化干預經濟的行為;因此,在這個時候提出加強對六項優勢產業的重點扶持,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以往傳統的經濟精英所認同。

  第三,香港很多民眾已經體認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經濟運行所產生的優勢,對香港政府強化在引導、壯大六項優勢產業過程中的角色有呼聲。毋庸置疑,中國內地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對香港民眾的觀念必然產生影響。內地政府在扶持、引導產業建設與發展方面的作用於作為,已經證明適度的介入更加有利於產業調整、產業形成與產業興盛。這種近距離的“現身說法”,使香港社會產生了強化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角色的現實需求。

  第四,香港社會具有自己的慣性堅持,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政府在經濟運行中的角色,也不會有“計劃經濟”的擔憂。而由於介入程度的不同,政府在培植、引導、壯大六項優勢產業中的作用,還可以隨著相關產業的不斷成熟,降低介入的程度,使市場因素不斷加大,從而保證不會損害香港的市場經濟體系。

  就是說,香港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對於發展六項優勢產業,不能僅僅提出概念就將之放任地推向市場。以往多年的經驗也已經證明,在香港採取放任的方式會比較難以形成產業競爭力,至少會拖延形成產業競爭力的時間,甚至錯失發展的良機。政府有所作為並不是要取代市場,但是對一些具體產業來說,當自發性的社會投入不能迅速擴展產業規模形成競爭力的時候,就需要政府適度介入,利用政府資源儘快拓展,培植規模效益。哪怕在產業規模形成之後,當社會自發力量具備支撐乃至不斷增強競爭力的能力的時候,政府力量再逐步退出。

  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對香港以往堅持的經濟觀念有重大震撼,本年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位得主,其研究方向又對香港社會有所啟迪。這種時代背景,應該說為香港特區政府在經濟運行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提供了重要了現實需求與理論支撐。如果香港政府能夠“坐言起行”,相信香港的優勢產業會比在以往條件下更快地成型、壯大,從而夯實香港經濟社會的運行基礎。

  我們認為,本次《施政報告》沒有像以往那樣靠增加福利來撫慰民眾對經濟不景的怨氣,而是刻意強調扶持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等六項優勢產業的發展,乃是一項頗具深意的戰略性突破。就如同送魚給人吃,不如教人如何釣魚,培植、引導、壯大新的優勢產業,纔是維護香港經濟發展、保持香港社會長期繁榮穩定的大正之道。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