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俄互通敏感導彈信息 表明中國導彈實力強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7 11:26:53  


參加國慶閱兵的國產東風-31A核導彈方隊。(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電/俄羅斯總理普京於10月12日晚抵達北京,開始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在此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多項能源和經貿合作協議,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中俄兩國還簽署了《發射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通報協議》,並架設高層“保密專線”及時溝通信息。

  《世界新聞報》報道,有分析人士認為,中俄相互通報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發射情況,標誌著中國導彈和航天實力已經已經取得巨大進步,已經從“師從前蘇聯”發展到與俄羅斯“平行合作”,同時,這也表明中俄軍事合作關係發展也有了新突破。

  互通“敏感”導彈信息

  據俄塔社10月12披露,中俄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將開通電話專線。俄聯邦總理普京在官方文件中披露,“在平時和緊急狀況發生時”這條專線將用於傳達保密信息。在俄羅斯一方,這條專線將受到聯邦保衛局監督;在中國一方,這條專線將由相關部門負責。相關協議還顯示,中俄雙方將共同開發用於高層聯絡的專用技術。

  此外,中俄兩國還與10月13日“破天荒”地簽署了《發射彈道導彈和商用艦載火箭通報協議》。彈道導彈通報機制建立後,包括導彈的射高和射程等最核心的軍事機密都要通報對方,也顯示中俄軍事戰略合作進入更深層面。

  中俄間的相關合作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1994年9月中國領導人訪問俄羅斯時,就曾和俄方簽署導彈互不瞄准協定。1996年起,雙方協議互相通報邊境100公里內的軍事活動,但導彈通報只包括短程導彈。中國國防大學軍事專家李大光分析稱,因為發射導彈是國家的高度機密,“不是非常友好的國家肯定不會通報”。他說,彈道導彈屬戰略性質,非友好國家一旦獲悉信息,就可破壞和攔截。因此,此機制的建立是中俄軍事合作關係的一個重大突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