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智庫文章:十一、雙十後兩岸關係發展簡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4 10:29:44  


  中評社台北10月2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劉奕伶的文章說,從胡錦濤與馬英九電報往來的互動中,可以看出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求同化異”已經有取代“求同存異”趨勢。 

  壹、前言 

  兩岸分別於十月十日、十月一日舉行慶祝活動。一如往常,兩岸領導人發表了重要談話。大陸部分,本文將主要關注“十一慶典”中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講話、國宴中總理溫家寶的談話,以及國慶招待會中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講話。台灣部分,則主要以馬英九近期談話為主。本文擬藉由分析兩岸國慶至今重要領導人的談話,簡析兩岸政策走向以及兩岸關係未來發展。 

  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仍是大陸對台政策主軸 

  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三人的談話中,均提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政策宣示,足見大陸仍然堅持一國兩制的立場不變。而和平統一的再次強調,某方面等於對台灣喊話,希望能藉由強調和平的訴求,緩和台灣對於大陸武力犯台的憂慮。但是需注意是,大陸領導人,仍然未鬆口表示“不武力犯台”,因此,“和平統一”在現階段恐怕仍應被定位為“方向”,而不是絕對性的對台政策。 

  參、“正視現實”、“循序漸進”是台灣兩岸政策的重要方針 

  馬英九數次將“正視現實”放在十六字箴言的首位,主要用意為希望對岸能夠思考如何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問題。藉由不斷重申“正視現實”,提醒大陸領導人,對台灣而言,“中國”乃“中華民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此外,由於內部對於發展兩岸關係有不同的意見,且台灣與大陸政治體制不同,台灣乃民主體制,需要尊重多元聲音。也因此,馬英九的數次談話中,多不忘向民眾宣示大陸政策將謀求最大共識,且發展兩岸關係不會背離“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此外,也在提醒大陸,要尊重台灣民主社會的特質,以及正視歷史因素,兩岸問題不可能日夕消弭,必須按照“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的原則循序漸進。 

  肆、結論:“擴大互信”、“求同化異”仍是近期兩岸關係發展關鍵 

  由於歷史因素,兩岸分開了一甲子的時間,現在要進行關係重建,透過各種交流合作,累積互信是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從兩岸領導人近期談話中,可以發現“擴大互信”是雙邊最重要的共識。 

  此外,從先前胡錦濤與馬英九在電報往來的互動中,可以看出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求同化異”已經有取代先前馬政府剛就任時的“求同存異”趨勢。進一步來看,兩岸已經逐步有由擱置爭議,進入解決問題時代的趨勢。然而,這樣的發展,仍需要在兩岸持續累積擴大互信後,經由兩邊不斷的逐步協調討論、以及時間的轉化,始能達成。展望未來,期待兩岸均能互相體諒、逐步擴大互信,以期終能和平圓滿解決兩岸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