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9 15:18:17  


  中評社台北10月29日電/美國牛肉風暴,讓馬政府再度聲望大跌,讓人民不滿的關鍵到底在那裡?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目前處於風暴中心的是“衛生署長”楊志良,甚至被馬英九暗指應負責。但回顧這幾天的發展,楊署長曾公開說開放底線是帶骨牛肉,但最後卻是一口氣連牛絞肉、牛內臟等都失守了,現在只能靠民間“自主管理”。第一時間,楊署長還表示了不滿。這樣的過程攤在眼前,清楚說明了,楊志良絕對不是為談判拍板定案的人嘛!牽涉到台美關係,怎麼可能輪到一個從政沒多久的“衛生署長”做決策呢?可是真正的“上上級”沒人願負責,有人強辯為“集體決策”,有人甚至把責任推回到“衛生署”“做簡報”,暗示都是楊志良的錯。

  這種說法、這種態度,正是馬政府遭到人民信任危機的關鍵所在!這不只涉及牛肉談判的是非,更嚴重的,直接反映了政府的危機處理方式和政治風格。說穿了,碰到危機就趕快轉彎,否則就找個對象卸責。例如莫拉克風災就怪氣象預報不準,讓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心灰意冷申請退休,直到後來看見民意方向,才又慰留又破格頒獎章。

  這次事件不也如此?原來並不把民意放在眼裡,等看到台北市長郝龍斌的大幅動作獲得掌聲,“中央”才又轉向跟進郝市長的反對立場,稱可以增加政府談判籌碼。政府如果真有“談判籌碼”的概念,何必等到協議簽定才向社會公開?又何以現在說什麼沒有重啟談判的餘地?再加上誇大楊志良署長的責任,說穿了,只有卸責的說法,沒有負責的擔當。

  民眾有興趣、有權利知道的是,究竟談判是誰經手、誰拍板定案的?如果真如蘇起說是集體決策,那構成“集體”的是誰?看楊署長的“遺憾”和副署長面有難色,把他們推上檯面負責太沒道理了。“國安會”及蘇秘書長自己,又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一個進口協議搞成像是秘密談判,事前不透過公共管道跟社會溝通,見民意反彈又諸多強詞奪理,實在差勁。

  馬政府的領導精英們,難道今天還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