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權:王毅晤海基會新聞團 為何未提政治談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30 10:11:51  


 
  文章指出,實際上,按照“陸委會”與海基會所簽訂的“委託契約”,“陸委會”雖然正式委託海基會行使公權力,但授權範圍只是代表“政府”與大陸方面進行單純的事務性的溝通和協商,並為民眾服務。因此,海基會的口號就是民間的、服務的、事務性的。而在大陸方面,可能海協會的獲授權範圍會大些,但政治談判應不在其獲授權範圍之內。另外,海協兩會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汪辜會談”所簽署的“共同協議”及“兩會的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也只是將兩會會談的範圍限定於事務性協商,包括經濟、能源資源開發、文教科技等方面。因此,政治談判或會是超出海協兩會的授權範疇。未來如兩岸進入政治談判,有可能需要另行組織更高層次的機構來承擔。因此,王毅昨日未有重覆其在美國的談話內容,只是談及經濟、文化等協商,可能是出於所針對的“會見對象”而言。

  應當說,由於兩岸政治體制及政治生態不同,對於兩岸進行政治談判,是有不同的應對問題的。在大陸方面,可以說是全國上下都一致擁護和支持,即使是某些持有不同政見的異見人士,都不會在這關係到國家主權統一的大事上發出“異見”。但在台灣地區則複雜得多。不但是在政治體制方面存在著在野的反對黨,政府權力受到制衡監督,而反對派為了達到其一己之私的政治目的,往往是非理性地“為反對而反對”,因而極難獲得一致共識。而且在政治生態方面,台灣的“台獨”分裂勢力及團體還很活躍,並具有一定的破壞能量。倘兩岸進行政治談判,即使未有涉及統一議題,也必會瘋狂地進行破壞搗亂。另外,《公民投票法》又成了“國家法律”,規定凡涉及“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都得適用於“公投”,而兩岸政治談判所達成的協議,民進黨可能會以此為由要求進行“公投”。在此背景之下,馬英九因為要爭取連任而對開展兩岸政治談判優柔寡斷,那倒顯得是“小問題”了。

  文章說,因此,即使未來兩岸能進入到和平談判的階段,所談議題還主要是“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所提的“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及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離兩岸和平統一談判還有較大的距離。而由於和平談判涉及到政治和軍事,這已超出海峽兩會的職能和授權範圍,必須由更高一級的機構來承擔,或是在兩岸兩會的基礎上,加入兩岸的官員及軍事人員。過去曾有人建議,海峽兩岸將分別成立有各黨派及各界別人士參與的“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作為進行政治談判的單位。但從馬英九日前接受澳洲《澳洲人報》專訪時表示,“北京覺得他們有統一兩岸的歷史任務,但他們也清楚,統一的條件並不成熟;而在台灣,人民對於未來何去何從有不同的意見,但目前台灣人民共同的願望是維持現狀”來看,馬英九在目前並沒有進行兩岸政治談判的打算。

  或許,這也是王毅昨日在會見海基會新聞訪問團成員時,並沒有意提起政治談判的背景原因之一。但這不等於是大陸方面已經放棄了追求政治談判,相信在適當的場合和時機,還是會繼續“放話”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