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宏明:兩岸應建新型經貿協商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9-11-26 00:13:15


 
  兩岸ECFA要符合WTO規範

  至於有人說,台灣何不就個別的產品項目跟中國大陸簽署貿易協定、要求大陸降低關稅?這樣就可以解決當前台灣產業界所面對的問題。

  蔡宏明說,但事實上,如果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大陸大概從2005年開始,對台灣實施農產品的所謂零關稅的優惠政策。這樣的優惠政策如果從區域經濟整合的角度來看,屬於“優惠性貿易協定”,但是兩岸並沒有簽署優惠的貿易方式,而只有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片面的惠台政策。要把這樣的政策擴及其他產品類別,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地區)的利益。

  比如說,如果把石化、鋼鐵、面板產品都列進去,絕對會影響韓國產品賣到中國,會受到台灣產品所取代和影響。所以,如果沒有適當的協定,韓國政府及其他受影響的國家(地區),可能會到WTO去控告中國大陸違反WTO規範。

  蔡宏明說,基於這樣的理由,從大陸的角度來看,推動對台政策,必須兼顧到WTO的規範。因此,我們看到大陸的商務部部長也強調,未來的ECFA要符合WTO規範。

  換句話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大陸有意藉由ECFA來確立兩岸在WTO架構下的經貿互動關係。

  更重要的是,對台灣來講,今天兩岸的經貿往來,面對了非常多的問題,包括大陸產品的一些高關稅、檢驗措施不合理、通關程式過慢,甚至於台灣的智慧財產權在大陸受到侵害,投資方面又有雙重課稅的問題,以及整個台商投資保障的問題。這些都對兩岸的經貿帶來影響。

  因此,蔡宏明強調說,兩岸經貿正常化的目的,是要解決兩岸往來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至於要怎麼解決、用甚麼樣的型態來解決?大陸提出了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今天大陸也在推動 “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雖然這些名稱都不一樣,但是未來兩岸到底會形成甚麼樣的協議的架構,名稱是可以討論的,而且有相當大的討論空間。更重要的是,這個制度的內涵,是要解決兩岸經貿往來過程裡所發生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管是民進黨執政,還是國民黨執政,都是存在的,都是應該要去面對的課題。

  台灣對開放大陸產品進口的顧慮

  蔡宏明說,當然,今天假使從兩岸經貿的角度來思考,我們也看出來,大陸對於經貿正常化的要求,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片面給台灣優惠了。大陸現在也開始要求台灣開放市場,形成一種互惠的架構。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重點在,過去台灣在經貿正常化過程裡面所遺留的問題,到今天還是沒有解決。包括雖然民進黨時代,開放了許多農產品,但是到今天,我們還有830項的農產品未對大陸開放;整個未對大陸開放產品的總數,包括工業產品在內超過2100多項。這些遺留的問題所顯示出來的是,台灣整個產業經濟結構的特性。

  也就是說,今天雖然台灣有許多產業在大陸投資、在海外生產,但是在台灣還是有一些產品,特別是傳統的、比較弱勢的產業,還在台灣持續營運。它們雖然今天都能擁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利基,還可以在台灣的市場上面存活,但是它們在面對大陸產品低價競爭壓力的時候,卻經常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講,大陸產品在台灣跟大陸的產品之間,大概還存在20%到30%的價格差異。因此,台灣業者擔心,在市場開放之後,會對台灣的相關產業帶來衝擊。

  蔡宏明說,這樣的考量,也表現在台灣過去持續的在檢討對大陸產品開放的運作,因為今天台灣對大陸產品開放與否,除了可以由需要進口的廠商來申請之外,政府也可以主動的定期檢討哪些產品可以開放。但是在檢討的過程中,卻面對的是,只要有廠商在台灣生產,他們就會反對開放大陸產品,而主管機關在顧及到這些廠商的生計跟勞工的就業問題情況下,也不敢貿然採取開放政策。

  換句話說,當台灣面對兩岸在協商ECFA的時候,會面對更大的挑戰;而這種挑戰如果可以透過雙方有一個共同的諒解跟認知,去認知台灣有這樣一個產業結構特性,應該可以獲得比較合理的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