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光耀談話風波 新媒:中國學界反應較平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4 10:45:19  


 
  雖然新加坡政治領導人呈現的固有態度,但是在世界發生金融危機,中國國際地位快速提高,中美實力出現消長,以及中國人信心高漲的背景下,一些中國民眾感到被冒犯。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訪華的此時,有關話題變得更為敏感。

  在中國學界的專家們的反應較平靜。有學者私下同意,東南亞小國對於幾世紀前亞洲國家與中國之間的朝貢體系,始終心存戒慎。

  另一方面,與會的新加坡國際問題研究所主席戴尚志也發言中說,“平衡”不意味著“圍堵”,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下滑,美國可能在自由貿易或其他戰略課題上退縮,新加坡鼓勵美國繼續在亞洲占有一席之地,但這不表示新加坡希望美國像過去一樣主導亞洲。

  也有中國學者對新加坡的立場表示不以為然。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在發言時就稱,中國已經走過經濟起步階段,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新關係的性質正在面對新的形式。

  針對翟崑所提出中新“適應性學習”的主張,遲福林反問,今後20年,中國是否還向新加坡學習。

  他認為,李光耀講話的實質,在於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國的大國地位、大國作用凸顯的問題。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龐中英則指出,中新兩國對美國的看法不同,從中國角度看,美國即是密切合作者,也是挑戰來源,對於本區域發展有許多消極作用,在有關問題上,他建議中新各自觀照彼此的敏感性。

  中國網絡熱議李光耀談話 成國際關係學界關注焦點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美國的講話在中國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也成為國際關係學界的關注點。在昨天的“中新論壇”上,有學者受訪時表示,新加坡應該關注有關言論在互聯網上產生的效應。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受訪時說:“處在複雜的區域形勢下,新加坡需要保護,現階段中國又保護不了新加坡的。它需要跟美國靠攏,但是在客觀情況下美國不太可能真正關注東南亞,新加坡要找一個理由讓美國關注東南亞,就找到了中國。這個做法是有風險的。”

  金燦榮認為,中國的外交精英能體會到新加坡的微妙處境,因此李光耀的談話不會引起強烈的負面作用。但一般民眾卻未必理解新加坡的處境,而恰恰中國民眾的聲音現在變得很有影響力。

  他說:“一旦網絡民意在某個點上高度集中,形成很大壓力,中國領導人是絕對不會去碰,例如外交部長建議領國家領導人去見誰,領導人也不會見。”

  不過,金燦榮不認為這次風波會持續很長時間,以致影響下周胡錦濤訪問新加坡的氣氛。他估計網民的熱議,幾天後就會消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