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ECFA磋商 大陸表態釋台人疑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5 11:49:35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社評說,在台灣,有關兩岸磋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事情,時有不實傳聞甚至奇談怪論。綠營那邊的“促統論”仍然甚囂塵上,就是藍營或一些民眾,對於兩岸是不是能順利洽商也心存疑慮。國務院台辦重申,大陸方面對推動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立場一直是積極的,具體日程安排,不必做過多的解讀,雙方的會面協商還是會舉行的。

  最近,大陸以“資料準備不及”為由,主動提出推遲兩岸ECFA非正式溝通,台灣“國貿局長”黃志鵬延後赴北京磋商。於是有人作出各種猜測,以為大陸要打退堂鼓。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三日上午表示,大陸方面對推動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立場一直是積極的,有關黃志鵬赴北京延期的事情,只是具體日程安排的問題,不必做過多的解讀,雙方的會面協商還是會舉行的。台灣方面,“陸委會”新任副主委高長也強調,兩岸ECFA非正式溝通推遲,但並不是取消,ECFA仍按照既定規劃邁入共同研究階段。ECFA商談,都是按日程表進行,這沒有甚麼秘密,而對大陸延後兩岸主管機關之間的非正式溝通,確實不必做過多的解讀。他還說,ECFA是有急迫性但無時間表,雖然台灣希望在明年春天就能簽訂,但大陸也有其立場與期待。

  果然,黃志鵬四日下午抵達北京,將與大陸相關官員針對商簽ECFA展開非正式協商。這與原先的安排,只是晚個一天或兩天,並無影響協商進行。

  至於第四次“陳江會”正式登場時,是否會觸及ECFA議題?兩岸相關主管機關就第四次“陳江會”協商的四大議題(避免雙重課稅、兩岸漁業勞務合作、農產品檢疫檢驗及標準檢測與認證),已有共識,但還存有一些歧見須再討論。ECFA議題如果時間與進展順利,不排除在第四次“陳江會”中討論與交換意見。

  社評說,經過達賴訪台與熱比婭事件後,台灣有人對於兩岸能否洽商、簽署ECFA產生疑慮。現在兩岸有關方面都主動出面,重申對於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包括簽署ECFA,方向不變,顯示兩岸當局在追求互利雙贏上共識很高,預料ECFA簽署應可以克服困難,如期完成。而早前王毅在澳門一個研討會說,當今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的確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更要悉心呵護。這是對馬英九政府的善意回應,有利於兩岸建立互信及推進和平發展。

  綠營那邊意識形態作怪,認為大陸借商簽ECFA搞統戰,還危言聳聽地恐嚇老百姓,台灣“對大陸開放很可怕”,“簽了恐怕會有高達一百萬人以上失業”。

  比較客觀的聲音還是佔了主流地位。台灣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最近出版了《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一書,廣受歡迎,受到各界的肯定。多達二百頁以上的研究報告,有十一個章節,將ECFA做了詳細完整的分析,就其來龍去脈、代表意涵、可能的內容、未來發展,做了全面、系統的論述,釐清了不少社會上似是而非的觀念。遠景基金會研究結果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就業人數可望增加二十多萬人;台灣的實質GDP將增加一點八三個百分點,包括塑化、機械、紡織等傳統產業將受惠;雖然對電子業不利,但台灣電子業大多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應該要有信心。評估報告也認為農業將受到影響,但“經濟部”已明確強調,在ECFA的談判中,有關農業的部分不會有進一步的開放。

  社評認為,馬英九當局兩岸政策具建設性,尤以倡議建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最具指標性意義,也成了當前兩岸互動中最重要的課題。ECFA不僅是兩岸關係可發展前景的試金石,更是未來兩岸經貿關係走向正常化的關鍵。推動ECFA,不但可以緩解當前台灣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的危機,也有助於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經貿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大陸方面的最新表態,有助於台灣民眾提振信心。希望台灣朝野,在建構ECFA上多一些協調和諧之聲,為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創造互利共贏,奠定良好的氛圍。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