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粵劇藝術近日成功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正式被國際認同。本港多間大專院校近年都有推出與文化遺產管理相關的課程,將現代化的管理概念引入文化遺產的推廣中。其中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SPACE)的文化遺產管理深造文憑課程,今年的報讀人數便創出開辦以來新高,藉粵劇申遺成功掀起的熱潮,該校亦會在歷史建築管理及保育等原有內容以外,進一步加強文化傳承、演出、培訓等“非物質”元素,又計劃將課程引入內地,推動相關人才培訓。
香港文匯報報道,負責課程的港大SPACE高級課程主任姚展鵬表示,近年香港大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已在增加,現粵劇獲得國際認同,更引發不少人的興趣。以該課程為例,近年報讀的學生有增無減,今年取錄29名新生,更是開辦5年來最多的一次。
增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元素
深造文憑課程主任梁以華則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透過持續演出、培訓、紀錄及研究等作為管理的方向,又牽涉場地提供、推廣及策劃等,與歷史建築等物質遺產的保育與管理互相配合,兩者都為課程的涵蓋範圍。姚展鵬補充,隨粵劇申遺成功,課程今年將進一步加強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的元素,配合社會的關注。不過他坦言,現時香港熟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的專家僅寥寥數人,有關發展仍需時。
SPACE現時在內地多個城市都有與當地教育機構合作辦學提供課程。姚展鵬指,內地市場對文化遺產管理人才需求殷切,而香港的相關管理標準已達國際化水平,學院有意將課程中發展得較為成熟的學科或元素引進內地,初步計劃可於上海、北京、廣州及深圳4城市先行。
邀名伶為住客提供粵劇培訓
該課程07年的畢業生何佩珊,曾於香港旅發局任職多年,現在物業管理集團任職助理總經理,管理62個私人屋苑會所。她表示,修讀課程讓她了解文化遺產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曾特意為會所邀請粵劇名伶阮兆輝、謝雪心等為住客提供6節粵劇訓練,將物業管理與粵劇文化結合,藉以推廣。
城市大學今年9月亦首次開辦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學士課程,共取錄25名學生,當中多個學科亦與文化遺產管理相關,負責的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副教授梁永光表示,除高考學生外,課程亦取錄了5位非聯招生,例如有學生本身已獲視覺藝術大學學位,希望能結合相關管理知識,支援日後創作及發展。不過他亦指,具學術資格的文化產業管理專家不多,現時有關老師多由“紅褲子”出身,主要作“示範”或分享經驗,課程正積極招攬師資,配合發展需要。
另外,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珠海的北師大—浸大聯合國際學院,亦有推出與文化旅遊或文化產業管理有關的課程,迎合社會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