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聽聽美國智庫對台灣的諍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2 17:17:40  


  中評社台北11月12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12日點評文章說,位於華盛頓的知名智庫傳統基金會,於九日發表政策報告指出,台灣的經濟出路在於和大陸擴大合作,“否則不知道還能是什麼”?報告又說,可惜台灣和大陸做生意而最能獲利的歲月已過去了,大約晚了十五年。 

  文章說,傳統基金會是美國保守派智庫的重鎮,能夠提出以上看法,足證當前馬英九與國民黨政府所推動的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完全正確,也合乎馬英九在上任後說的,要彌補民進黨八年執政時,排斥兩岸經濟合作的損失。 

  傳統基金會說的十五年時間概念,是什麼意思呢?實在值得我們深思。九十年代初,國民黨政府的技術官員如江丙坤等,就主張兩岸直航,政府也提出了亞太營運中心的規劃,連李登輝自己都六次強調,“台灣的經濟發展要以大陸為腹地”。 

  但是正好十五年前的一九九四年,李登輝發表了“身為台灣人的悲哀”看法,自此開始排斥兩岸互惠互利。一九九六年,李氏進一步鼓吹“戒急用忍”,並以法令限制兩岸經濟合作。二○○○年民進黨執政後,一度希望改變路線,而提出“積極開放”,可惜陳水扁又加以反覆,於二○○六年轉為主張“積極管理”。 

  偏偏這段期間,大陸經濟每年以增長百分之十以上地超高速發展,台灣固然因工商界勇於推動兩岸經貿關係而獲利不少,但因政府的保守心態與措施,使得原本產業結構具有優勢的台灣,未能賺到更多錢。 

  文章說,如今大陸經濟雖未能再像前幾年那種速度,但亦能保持每年百分之八的增長,仍是台灣最重要的獲利對象,因此,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好,或者進一步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也好,都是基於讓台灣獲利。連傳統基金會都持同樣觀點,民進黨方面應該可以放心,而不要再從政治角度抵制ECFA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