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電/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13日建議,對香港註冊的機構投資者實行“香港版人民幣QFII計劃(簡稱QHII)”,培育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香港人民幣資本市場,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馬駿是在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等單位主辦的“世界經濟與中國:危機後的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研討會上作此番表述的。
新華社報道,馬駿解釋說,所謂“QHII(合格香港機構投資者)計劃”,是允許在香港註冊的機構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券商、銀行等)在申購新發行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時,獲得購買人民幣的額度,額度分配可考慮按超額的比例進行。
具體說來,可考慮允許在港註冊的機構投資者在香港一級和二級市場上購買人民幣產品時,以港幣和美元等兌換所需數額的人民幣(給予相應的人民幣額度)。
這樣做,有助於“培育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香港人民幣資本市場”。馬駿表示,當前香港的人民幣流動性來源渠道過於狹窄。
具體操作方面,馬駿認為,可以考慮採用一種以申購比例為基礎的額度發放辦法。比如,財政部在香港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債券,100家機構共申購1000億元。由於超額認購為十倍,每個機構將得到它申購額的10%,配給同樣數量的人民幣額度。同時,債券發行後,持有債券的機構要在二級市場出售債券,則要求其將出售債券後獲得的人民幣兌換回港幣和美元等。
“在這種機制下,人民幣配額僅通過證券發行擴大,香港人民幣資本市場成長速度就可以在掌握之中。”馬駿說,如此可以保證這些人民幣流動性的增加主要用於在香港註冊的金融機構,也將有助於香港吸引更多的全球機構投資者落戶。
馬駿進一步表示,試行這樣的機制對中國內地金融穩定的影響和風險可控,在香港試驗人民幣國際化對全局構成的風險相對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