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面臨民族振興新的起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4 09:45:46  


為期兩天的“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在台北開幕,兩岸近二百位各界人士出席。圖為與會學者大合照。
  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一連兩天在台北舉行,十三日上午的開幕式有近二百人參加,討論議題涉及兩岸政治、軍事,不僅敏感尤受重視,並且因有眾多兩岸重量級學者出席。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致詞受到與會者高度重視,他指出,兩岸長期以來不同的發展道路出現全新交集,面臨著匯聚到實現民族振興新的歷史起點上。

  大公報綜合報道,昨天上午舉行的開幕典禮,國民黨大老徐立德、前台灣大學校長孫震、前“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陳長文、焦仁和等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學術界人士均受邀參加。

  研討會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綜合四組討論議題,鄭必堅等大陸近三十名學者出席。鄭必堅在致詞時分別就“兩岸關係從何而來”、“對六十年來的兩岸關係怎麼看”以及“今後的兩岸關係向何處去”三個方面進行了回顧與前瞻。

  他表示,從世界範圍來看,兩岸關係的由來與其後複雜深刻的發展,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之而起的東西方冷戰密切相關。直到今天,台灣還是沒有真正擺脫對舊格局的依附,冷戰思維依然像揮之不去的陰影影響著台海形勢。

  兩岸60年發展值得驕傲

  他指出,六十年來,兩岸走過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就大陸來說,這是歷經艱辛探索而開創出一條全新發展道路的六十年;而台灣同胞通過辛勤努力,也創造了躋身於“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值得所有中華兒女驕傲。

  但他同時也指出,台灣社會面對歷史大變局的整體轉型尚未完成。尤其是近二十年來,島內“台獨”與反“台獨”這兩種思想、力量和道路選擇的激烈衝撞,對台灣的社會意識、政治局勢和經濟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一較量至今沒有完全結束。

  鄭必堅認為,台灣的主流民意是否定“台獨”和期待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台獨”的沒落與衰敗也是必然的。

  他表示,自一八九五年以來的一百一十五年間,兩岸同胞真正有密切往來的不到二十五年。近百年來兩岸間歷史造成的恩怨與隔閡,使台灣社會形成某種“悲情意識”或特殊的“台灣意識”,一些台灣同胞對大陸缺乏了解、存在誤解,或者懷有複雜感情甚至抱有一些敵意,這些都必須以包容的心態加以面對並要以最大的耐心予以化解。

  擴大交流消弭兩岸隔閡

  他認為,“台獨”路線要堅決反對,但台灣人民愛土愛鄉和要求當家作主的台灣意識,絕不等於“台獨”意識。兩岸關係中歷史造成的隔閡,是完全可以也能夠在兩岸同胞共同開闢兩岸關係前進道路的進程中得到消弭的。只要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就能夠逐步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擴大雙方的共同利益,從而形成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把握和共同開拓。

  鄭必堅最後強調,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與發展和現代化,是真正代表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性追求,投身並致力於這兩大追求的,才是真正有力量的和有前途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符合海峽兩岸中國人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