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潔勉:當前兩岸安全態勢有三大特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5 13:49:20  


 
  台灣的國際空間 

  楊潔勉指出,2008年5月以來,台灣的對外關係有了較大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在多變國際組織與領域。其一是在2008年11月由連戰作為代表參加了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8年11月連戰代表台灣參加在智利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對台灣而言,連戰是APEC自1993年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來台灣方面參加人員層級最高者,因此,這是相當大的一個“突破”。而“胡連會”也是馬英九上任後兩岸在國際舞台上最高層級的首次互動。因此,台灣《中國時報》認為:“利馬‘胡連會’的順利實現,對馬英九當局推動務實的大陸政策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試金石。”

  二、葉金川代表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衛生署長葉金川應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的邀請,於2009年5月18日率代表團參加了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2009年度世界衛生大會,台灣方面是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以觀察員的身分與會,是為台灣38年來第一次參加世界衛生大會,這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況下,馬英九推動“活路外交”的具體成果。

  三、台灣成為“國際貿易信息暨合作機構”會員。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該機構是一個協助發展中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政府間的專門機構,2009年初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加入並參加活動,台灣媒體稱之對於“長期孤立於國際組織之外”的台灣來說是與國際重新接軌的第一步。 

  台灣的邦交國維持了23個沒有任何減少。兩岸停止在國際社會進行“內耗”的彼此挖角的行為。馬英九嘗試改變“固邦”的傳統方式,以擺脫“金援外交”的陰影,他提出以“公正、透明”的對外援助取代以金錢收買邦交國的作法,強調與邦交國的合作計劃遵循“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的原則。 

  互信是活路關鍵 

  台灣對外關係的進展要因在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的形成。2008年5月後,由於執政的國民黨與馬英九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政治關係得到極大的緩和,兩岸出現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從而在有關台灣對外關係的拓展上兩岸有了可以坐下來談的條件和氛圍。 

  馬英九提出了“活路外交”的政策理念,主張兩岸“外交休兵”。馬英九強調:首先是優先穩定與處理好兩岸關係,強調兩岸關係與國際上互動間關係,以改善兩岸關係作為突破口,尋求打破兩岸在國際社會爭鬥的局面。2008年8月3日,馬英九稱:兩岸關係在整體外交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即“活路外交”是建立在兩岸“外交休兵”的基礎上。然後以兩岸良性互動擴及國際場合的互動,希望“把兩岸關係改善的成果或經驗,延伸到外交領域,讓大家能夠從新的角度、新的出發點來思考。”兩岸應該有機會在國際場域達成某些共識,創造雙贏。在後是以不破壞兩岸關係為前提追求台灣對外的活動空間,馬英九說:“不能只從外交上看外交,要從兩岸互動看外交,‘活路外交’與以往推動的‘務實外交’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務實主義為原則,‘活路外交’的關鍵在於兩岸關係是否有互信與共識。”其次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台灣“國際空間”。馬英九主張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外交休兵”。蘇起表示:唯有“九二共識”,才是台灣外交的“活路”。 

  楊潔勉指出,台灣國際空間的拓展有賴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沒有兩岸間和平發展局面的出現,沒有兩岸坐下來談的氣氛與條件,台灣對外關係的拓展無疑是“空中樓閣”,缺少基礎;而台灣對外關係適度的拓展也應該有利於兩岸間政治互信的建立,兩岸在國際場合由原先的對抗走向對話、由對立走向合作,無疑有助於兩岸間政治互信的基礎的擴大,從而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局面的鞏固和發展。台灣對外關係的發展與兩岸間和平發展局面形成了良性互動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二軌對話 重量級人物激烈交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