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MOU向美表示兩岸已有“自己的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8 09:38:46  


  中評社台北11月18日電/大概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搭乘空軍一號抵達北京的那一刻,台灣和大陸正在進行MOU(兩岸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的簽署換文。

  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此一巧合顯示:在近年世界大氣候及兩岸小氣候的巨變中,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已經走上了一條與往昔相當不同的道路,而台灣在兩岸關係上也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過去幾十年,在冷戰時代,台灣在兩岸關係上,可以說是走在由美國主導及扶持的道路上。美國以圍堵政策操作冷戰,台灣則藉冷戰與大陸分庭抗禮。但是,如今在奧巴馬與胡錦濤所標舉的美中關係下,台灣不再能走在由美國主導及扶持的路上,而是要走自己的路,且要思考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

  橫看成嶺側成峰。奧巴馬訪中在美中關係及兩岸關係上應作如何解讀的細節,或許仍有見仁見智之處,但其核心意義卻沒有爭議:一、大勢向中國傾斜,北京掌握約近一兆美元的美國債權只是其中一項。二、柯林頓、布什時代的口吻是:“不要遏堵中國,應歡迎他參加國際社會。”如今奧巴馬的措詞卻是:“除非美中一致聯手,否則許多全球挑戰無以解決。”三、奧巴馬以帶領美國走出布什的“片面主義”自期,而美國經過伊拉克困局及金融海嘯的衝擊,也已開始深切反省其世界角色。這些巨變加總起來,對美中及兩岸關係的影響是:美中關係已經走向一條較往昔友善及合作的道路,且中國的話語權只升不降;相對而言,台灣在新的美中關係下,也必須嘗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傾斜的大勢,不是一夕造成,而是十餘年來一貫的不變趨勢。一九九六年,台灣“總統”大選引發美國航空母艦介入台海飛彈危機以後,翌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即發表“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有利」”的評論;又次年,一九九八年柯林頓訪問中國,更在上海發表“三不支持”,亦即美國不支持台獨,不支持一中一台,也不支持台灣以國家身分加入國際組織。當場有記者問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柏格:“是否縱使台灣民選政府選擇了(台獨)那條路,或(經由)公民投票而有壓倒性的傾向支持(台獨)時,美國也不支持?”柏格的答覆是:“也不支持。”當時,聯合報社論曾將此一架構指為“五不支持”。直到二○○八年陳水扁揚言“民主無紅線”,舉行“入聯公投”;美國官方疾言厲色指陳水扁是台獨分子,背叛了台灣的利益,並指:“(扁)欲挑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在推車撞壁(hitting into a wall)。”這可視為柯林頓“五不支持”後面兩項的首度實踐,當時卻是一度最挺台灣、最鷹派的布什主政時代。如今,奧巴馬胡錦濤之間更加親密的美中關係,與在美中關係中勢將更加邊緣化、也更不具歧見的兩岸關係,可謂只是順著十餘年來此一大勢巨變的必趨必至而已。

  其實,蔣經國的解嚴實施全面民主與開放兩岸交流,可謂正是出於對大勢巨變的預知預感;就本文題旨而言,蔣經國正是嘗試要走出依賴美國的路,而要走上台灣自己的路。但是,後來李登輝把路走岔了,陳水扁更是把路走死了。陳水扁控告美國軍事法庭,主張“割台獻美」”;這其實就是想要倒撥時鐘走回由美國扶持的路,卻是徒然演出了一場醜聞鬧劇。

  美國在九一一、伊拉克困局及金融海嘯後,面對巨變的世局與國情,當然必須重新設定其全球政略,而美中關係正是美國必須首先調整的樞紐,因而亦必然影響到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美國雖然仍會關注台灣,但其性質與力道已非昔比;台灣必須警覺兩岸關係在美中關係中日漸邊緣化的一貫趨勢,而應當及早在兩岸關係上開闢出自己的路,自己走下去。

  馬政府就任以來,美國政府對台灣改善兩岸關係的表現,自白宮、國務院、五角大廈,皆一概吐露稱許讚譽之聲,幾乎未聞一語批駁。有人認為,這是台美在兩岸政策上更加契合的象徵;但是,也有人聽出了弦外之音,這或許正是美國要告訴台灣:台灣該走自己的路,該自己走下去了!

  MOU在此時換文,雙邊各用“台灣方面”及“大陸方面”的名義簽署;這是台灣自己開的路,也是兩岸自己開的路(北京不無以MOU向美表示兩岸已有“自己的路”之意),美國的角色將快速淡出,兩岸的新時代已真正來臨了!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