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亞中:勇敢面對一中 為兩岸未來奠定基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6 10:51:18  


 
  “無為的迴避”將會失去發言權

  文章說,北京會如何看待馬英九。大陸學者從去年520對馬英九的充滿期待,已經逐漸認清馬的人格特質、行政能力與政治願景,也逐漸明瞭到馬沒有意願在2012年前進行政治協商。但是北京仍然願意看重國民黨,持續加碼,原因自然包括北京基於民族情感,希望兩岸和平發展,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北京的對台戰略。

  “和平發展”四字,發展是目標、和平是手段。北京發展過程中,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馬英九的“不獨”完全符合北京的戰略要求,馬政府對政治協商問題的“不作為”並不違反北京的最高戰略目標。如果做一個類比,北京目前正在練功,不受干擾的和平環境是必要的,等到“九陽神功”或“吸星大法”練成後,北京自然取得更大的發言權。

  馬政府在兩岸政治關係上的“無為”,等於是把頭埋進砂子,不管國際與兩岸權力環境的快速巨變,這會把台灣帶進一個困境,即如果北京愈壯大,台北未來揮灑的空間就愈小。台北目前的策略是把安全寄望在美國身上,透過不斷的軍購與表態,希望美國能夠以一個“忠誠的扈從者”來看待台灣。不過,台北如果認真看待近五十年美國如何處理台美關係的歷史,再檢視一下國際關係的權力運作本質,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時至今日,台灣還是用冷戰時期的思維,把自己的前途放在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的手上,自認為“美國不會出賣台灣”。

  要勇敢面對“一中”

  兩岸目前一大一小。我們也很難想像,小的一方對於自己的前途是採取未定論(不統、不獨),而沒有一套完整的前途論述。在面對大的一方所堅持的“一個中國”竟然是刻意迴避。坦白地說,這種“得過且過、能混就混”的態度,說得好聽一點是為了選票,其實是早已經失去了面對“一個中國”的靈魂、氣魄與格局。

  文章指出,馬政府必須思考,現在迴避兩岸政治協商,等到了2012年以後,兩岸的權力大小更加傾斜,第二任期的跛腳可能,北京新權力機構的保守,台灣在兩岸政治協商上能夠擁有的籌碼更少。

  兩岸有識之士都認知到,這幾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難得機遇期,胡錦濤已展現出極大的格局,願意解決兩岸政治定位的問題,馬政府必須要有一個認識,即“一個中國”是不可能迴避的,與其“不表一中”,不如思考兩岸如何“一中同表”,找到一個合理的兩岸定位,抓緊時機,為未來兩岸政治關係奠定基礎,這才是有利於台灣的正途。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