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14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加強合作 拓寬沿邊開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7 20:06:37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27日,正在廣西崇左召開的“中國陸路邊境口岸城市開放合作論壇暨第三屆中國邊境口岸城市市長論壇”上,來自於中國由北自南的14個邊境口岸城市代表表示,加強對外合作拓寬沿邊經濟開放。

  “合作區本著平等互惠、互利共贏的原則,充分利用自身和周邊國家的資源優勢、技術產品優勢以及市場等優勢,積極開展經貿合作,建成了一批吸引周邊國家的電力資源、木材資源、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為主的特色產業基地,鼓勵眾多內地企業進區或到周邊國家辦廠,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中國開發區協會副秘書長譚兆玉說。

  新華社報道,內蒙古滿洲裡是中俄邊境最大的陸路口岸,是亞歐大陸橋重要的節點城市。滿洲裡市市長杜學軍說,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擺在各口岸面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更需要攜手並肩,緊密合作,不斷深化區域合作。

  廣西憑祥市市長廖應燦說,目前,口岸建設存在資金短缺、口岸運輸和通關能力不強,人員、車輛和貨物跨境流動便利化不高等問題,影響和制約了邊境口岸城市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各邊境口岸城市之間加強溝通,達成共識。

  中國口岸協會辦公室主任王同璋說,邊境口岸城市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地區,在全國對外開放大局中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特別是地處南北邊疆地區的各個陸路邊境口岸城市,已經逐步成為中國面向東南亞、東北亞國家開放合作的重要門戶和平台。在沿海開放持續深入、內地開放不斷加快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沿邊開放已經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

  1992年,在認真總結經濟特區和其他開放地區發展經驗基礎上,國務院先後批准設立了廣西的憑祥、東興,雲南的河口、畹町、瑞麗,新疆的伊寧、博樂、塔城,內蒙古的滿洲裡、二連浩特,黑龍江的黑河、綏芬河,吉林的琿春和遼寧的丹東14個邊境經濟合作區,2005年又批准設立了霍爾果斯口岸經濟合作中心。

  為加快合作區建設,國務院制定了有別於沿海地區的政策體系,包括貼息貸款、稅收優惠、財政定額返還等扶持政策。

  譚兆玉說,實踐證明,這些政策和措施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合作區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和邊境貿易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拓寬了生產門路,吸納了大量邊民就業和帶動了邊民脫貧致富,人均可支配收入17年來增長5-8倍,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局面。

  各合作區充分利用邊境地區所特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毗鄰國家異國風情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10多萬邊民從事與旅遊相關產業。高峰時,旅遊人數超過千萬人次,成為當地重要產業。

  據統計,14個合作區累計基礎設施投入140多億元,開發建設面積92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指標年均保持20%-30%增長幅度,成為當地經濟主要增長點,帶動了各自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