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工商時報:愛台12建設不應仍是口號,該做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2 13:25:30  


  中評社台北12月2日電/台灣工商時報2日社論說,宋朝大詩人蘇軾在僧人惠崇的畫作上題詩兩首,即所謂“春江晚景”,其中第一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此詩廣為傳誦,尤其“春江水暖鴨先知”更被多方應用。若就經濟景氣預測而言,“春江水暖鴨先知”表示藉由某些指標可以預知未來景氣即將好轉。最近我們看到某些指標顯示景氣回春似乎不遠,但是也有一些指標顯示真正的春天似乎還沒來到;雖然可能是“春江水暖鴨先知”,但也有可能是“春寒料峭鴨先死”。究竟景氣是呈V型復甦,或呈W型復甦?值得進一步分析。 

  台灣“經建會”在11月27日發佈的今年10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由20分驟增至28分,燈號則由黃藍燈轉為綠燈,是自去年5月以來,睽違18個月後,再次轉為綠燈。景氣對策信號的9項構成項目中,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由藍燈轉為黃紅燈,分數增加3分;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年增率、製造業銷售值年增率由藍燈轉為綠燈,分數各增加2分;股價指數由黃紅燈轉為紅燈,分數增加1分;其餘項目燈號維持不變。 

  社論說,前述分數與燈號的變動也顯示:10月之金融面過熱(股價指數達7589,年增率為50.5%,由黃紅燈為紅燈;貨幣供給M1B年增率達25.66%,創20年來新高);消費面持穩(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指數年增率為9.4%,與九月份之年增率9.3%相當);而生產面則有顯著改善(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9月為-0.7%,10月增為7.3%;製造業銷售值年增率9月份為-7.9%,10月增為3.2%);貿易面也有所改善(海關出口年增率雖仍呈衰退,但已經由9月的-9.5%縮減為-5.2%;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的年增率,則由9月的衰退7.9%改善為增加3.2%);勞動情勢雖仍嚴峻,但失業率已經降至6%以下,就業人數974萬人與九月的973萬人大致相當。 

  前面的敘述顯示,台灣經濟情勢仍處於冷熱不一的情況:金融面的過熱仍在持續中,而實質面(生產、消費、貿易、勞動)則還沒有全部回溫。如果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則顯然這些鴨子在不同的河道上,有些“鴨子”已經熱得快變成烤鴨(不動產市場及股市的資產價格頻頻增溫,應注意泡沫化的危險);有些鴨子仍然在望春風(就業情況仍然嚴峻;出口雖有改善,但年增率仍為負值)。 

  在領先指標方面,7個構成項目中,6項較9月增加,包括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由7.5小時微幅增為7.6小時)、實質貨幣總計數 M1B(由9.36兆元增為9.63兆元)、核發建照面積(由140.6萬平方公尺,大幅增加32.7%)、股價指數(由7321大幅增為7589),以及外銷訂單指數(由122.7微幅增至124.6);只有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由1.17降至1.10。另外,製造業存貨量指數由102.0增為102.6,幾乎沒有變動。惟在領先指標方面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就前述數據觀之,若領先指標確實發揮領先預告功能,則未來的經濟走勢仍將是金融面過熱,而實質面嫌冷;其次,就領先指標長期趨勢(6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觀之,10月之數值為21.2%,較9月略減 0.6個百分點,雖然目前該數值仍在高標範圍內,而且月減幅度也相當小,但是因為去年第四季金融海嘯嚴峻,各項比較數據的基期水準均較低,因此10月的領先指標長期趨勢線出現下滑,就值得密切觀察是否有成長動能趨緩的問題。 

  社論說,比較值得欣慰的是,10月外銷訂單指數雖然只是由122.7微幅增至124.6,小幅增加0.15%,但金額達到317.5億美元,為史上第六高;年增率4.41%,更是去年10月金融風暴開始出現負成長以來,近一年首度的正成長。而此項正成長則以對大陸及香港接單增加19.6%為主要動能,金額也居各地區之冠,達81億美元;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雖然也高達71億美元居次,但年增率僅有0.7%;來自歐洲之訂單雖然以60億美元居第三位,但年增率卻是負值,達-0.2%。因此,若台灣未來之經濟成長仍以出口為主要動力,而歐美各國景氣復甦力道迄今仍嫌薄弱,則短期內對大陸(含香港)的依賴程度恐怕會有增無減,從而相關之匯率政策、產業政策也宜有所配合與調整。 

  社論說,另外,根據“主計處”估測,今年的民間投資成長率為負值,且高達-19.56%,成為拖累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因素。其他各項因素中,政府投資年增率高達20.33%,是推動經濟成長的主力;民間消費大致持平,年增率為0.86%;淨出口則因進口年增率的衰退幅度大於出口年增率的衰退幅度,而將有高達299億美元的出超,反成為推升經濟成長的動力。因此,目前的實質經濟仍是“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現有的指標,可能不全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政府的當務之急,應是提振民間投資,不但可以提升經濟成長,也將因而改善台灣就業情勢;顯然,“愛台12建設”不應仍是口號,而該化為行動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