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歷史驚人地相似 美國正步前蘇聯後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3 11:00:19  


 
  相似點四 增兵只為早脫身 

  美蘇新上任的領導人都試圖以增加兵力的方式盡早結束戰爭。

  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以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做出了反恐戰爭重心從伊拉克轉向阿富汗的重大決策。他在全面權衡了3個月後,終於決定繼續向阿富汗增兵3萬人。奧巴馬同時也指出,增兵是為了盡快結束戰爭,並承諾18個月後開始撤軍。

  這一幕又和當年驚人地相似。1985年,新上任的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對阿富汗戰局也感到不滿。他要求在一年內必須解決問題。因此,前蘇聯也開始向阿富汗大幅增兵,總兵力接近11萬人,新增加的兵力大部分是作戰能力更強的特種部隊,但這依然沒有挽回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敗局。

  相似點五 只能控制大城市 

  美蘇都只能控制少數大城市,無法控制阿富汗的廣大農村。

  美駐阿軍隊最高指揮官麥克裡斯特爾今年9月底宣布,放棄對人煙稀少地區的控制,集中兵力防禦人口密集地區。奧巴馬最新增派的3萬美軍主要部署在塔利班勢力雄厚的阿富汗東部和南部地區,但其主要任務也是控制當地人口密集的重要城鎮,對廣大農村地區卻無力顧及,而農村正是塔利班等反美武裝最活躍的地方和根據地。

  當年前蘇聯軍隊在阿富汗戰場上,同樣是僅能控制20%的阿富汗國土,主要集中在阿富汗北部地區和首都喀布爾,而當時至少有80%的阿富汗國土處於40萬游擊隊的控制之下。

  相似點六 扶植政權不如意 

  美蘇都扶植了阿富汗新政權,但都裡外不討好。

  美軍在發動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後2個月,就組建阿富汗臨時政府,卡爾扎伊被任命擔任臨時政府主席。2004年底,卡爾扎伊在總統大選中獲勝成為總統,2009年他又蟬聯總統。不過美國政府逐漸表露出對卡爾扎伊的不滿,認為他在制止腐敗和打擊塔利班等方面都做得不盡如人意。

  前蘇聯在占領喀布爾不久後即任命阿明政權的前副總理卡爾邁勒擔任阿富汗新政權的總統兼任總理。當時,前蘇聯顧問充斥著阿富汗的軍政部門,阿富汗本土官員成了擺設,其後的納吉布拉政權也是如此,這使得其無法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

  相似點七 寄望於政治和談 

  美蘇都曾在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試圖以政治談判的手段解決問題。

  奧巴馬並沒有放棄政治手段。美國政府已經在多個場合暗示“招安”塔利班,對塔利班組織分化瓦解,將其中的溫和勢力納入阿富汗新政權。

  當年,戈爾巴喬夫看到增兵沒有解決問題,逐漸產生了用政治手段解決的想法。1986年,前蘇聯用納吉布拉政權取代卡爾邁勒政權,但阿富汗抵抗力量拒絕和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