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海底隧道概念圖。 |
中國學者首提中韓海峽通道
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許雲飛向記者講述了中韓海底隧道項目的出爐過程。“這一設想最早是我們提出的,但韓方比我們更積極主動。”他透露說,1992年自己便提出了發展中韓交通的想法,不過當時提出的概念是中韓海峽通道。
2004年,在中韓一次雙邊會議上,許雲飛向韓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引起了韓方的關注,韓國方面逐漸形成了中韓海底隧道的方案。
李明博政府高度重視
許雲飛告訴記者,2007年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樸槿惠參加當年的韓國總統選舉,她就明確把建設中韓鐵路輪渡項目寫入了她的競選綱領。
按照許雲飛最初的設想,中韓海峽通道的第一步是建設鐵路輪渡,第二步才是海峽隧道,因為在他看來鐵路輪渡的項目成本只有鐵路隧道的三十二分之一。
李明博上任後更積極,他提出直接建設鐵路輪渡。
京畿道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趙應來,同時也是中韓海底隧道項目的總負責人,他向記者透露了韓方的初步藍圖。目前該海底隧道共有4條備選路線,分別是:仁川至中國威海(341公里)、華城至威海(373公里)、平澤至威海(386公里),再加上以南北關係取得改善為前提的朝鮮甕津至威海(221公里)。不難發現,4條線的中方起點全部是威海,具體而言,是威海下轄的榮成市。因為榮成作為山東半島的最東端,與朝鮮半島距離最短。
韓方還提出,在水深較淺的韓國和中國沿岸各建造一個人工島,用橋梁連接陸地,在中部開鑿海底隧道。此外,在海底隧道的中間再建造一個規模較大的人工島,將其開發成旅遊勝地。
韓日海底隧道政治風險大
趙應來介紹說,連接日本和韓國的韓日海底隧道已進行了接近20年的討論,但一直沒有什麼大的進展。由於韓日曆史問題尚未得到徹底清算,韓國國內還存在強烈的反日情緒,有時這一矛盾還會激化,這增加了韓日海底隧道項目潛在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