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馬式用人哲學的後遺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4 10:24:15  


邵宗海:馬好像太熟悉或高估他身邊愛將的能力,但又太陌生或疏忽國民黨內還有很多可以充分發揮專業的長才。
  中評社台北12月14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馬主席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情況下宣布金溥聰接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不過我第一時間的反應卻是:馬英九在如此關鍵時刻,的確需要一位他能信得過、而且也能配合他的幕僚長。但是接下來的反應與思考,可能會有點爭議,很願提供出來,交由大家來公評。 

  首先,馬好像太熟悉或高估他身邊愛將的能力,但又太陌生或疏忽國民黨內還有很多可以充分發揮專業的長才。這就會導致外間的一種錯覺,感到國民黨內真的是“江才郎盡”了。再加上媒體又過度誇張金的能力似被神化的報導,結果最終馬的這項布局沒能讓他挫折的氣勢有所扭轉,反而加深本對他有誤解的民眾持續反彈。 

  馬式用人風格有些爭議 

  其實,用人唯清廉而非專業,一直是外界對馬英九用人風格覺得有爭議的地方。操守清廉固然是馬英九曾經被台灣民眾肯定的重要因素,但作為“國家”“元首”後,清廉就不再是民眾去檢視領導人合格與否的唯一標準,有無能力處理危機、或是否能帶領民眾走向繁榮遠景,可能是民眾較多考量的期待。馬英九忘掉有些職務不完全只能用“清廉”一項指標來考量,可能演變的結果:就會發現只是一堆“聖人”在處理些“骯髒”的事務,他們直接反應就是“割除”,而不是“調整處理”。政治需要“藝術”,有時可以用“選擇題”來處理,但當過度強調“清廉”,結果就變成只有“是非題”。 

  但是馬英九的“清廉”堅持,強調操守的重要,並沒有讓外界完全信服。很多貼上他標籤的子弟兵,沒能貫徹他的意志,至少朱雲鵬與吳育昇的個例會讓外間質疑:基於他的“操守用人”前提,馬英九是否真的用對了人?或者說,還有多少尚沒被挖掘出來的後續個案會曝光? 

  對岸或將感到並非善意 

  其次,馬英九的“用人哲學”還有幾點在過去媒體是比較少上討論的:一是他常常不自覺在懷有“外省原罪”的心態下用人,另一則是他難免用“學術高傲”的高度在檢視人才。所謂“外省原罪”心態,就是馬英九在用人時,“才能”可能並非是優先或唯一的考量,除了清廉,還有些省籍的衡量,這些例子可從“閣員”及政治任命官員的族群安排較為刻意與偏重可見。至於說“學術高傲”的看法,我只能從這樣的觀點說起:馬英九有時會用“法律”的角度檢視“政治”的事件,只斤斤計較數字與條文如何規範,忽略了政治上還有人心的感受與期待。這種“觀點”如果應用到他用人的哲學上,也可以如此推論:太堅持自已是如何的規範,疏忽了有些人在有些職位上,並不是說“只用一套規範,就可放諸四海皆準”。 

  最後,是金溥聰接掌國民黨機器後令人關注的兩岸走向。根據經驗了解,金對中共的印象可能仍然停留在過去刻板的印象,他在未來是否可能對“國共平台”的推動有所保留,或是不想再像過去透過政黨交流來促進國共合作,均將會對兩岸目前和諧關係的推進造成衝擊。當然馬英九的重用金溥聰絕非考量在他的反共立場上,但是這麼重要位置上,置放了一位對北京有所異見的人物,肯定會讓對岸感到這絕對不是一項“善意”的表達。當然,這也是馬英九“用人哲學”爭議中一項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