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1月,中國成功主辦中非合作論壇,爲中非關係設立新的裡程碑。 |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2月14日載文《勿對中國投資非洲說三道四》,摘要如下:
幾年前,礦業高管盧卡斯•蘭登(Lukas Lundin)騎著摩托車,從開羅前往開普敦,行程8000英里,用時僅5周,途經10個國家,包括蘇丹、埃塞爾比亞、馬拉維、贊比亞和博茨瓦納。他吃驚地發現,他走過的道路有85%都是柏油馬路,路況很好。其中許多都是由中國公司修建的。
那是2005年。自那以來,中國對非洲更感興趣了。2006年11月,北京主辦了盛大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會上向非洲大陸的40多位領導人做出承諾,將開啟中非合作的新紀元。北京到處都是大象和長頸鹿的招貼畫,以示隆重。
中國政府提供的不僅僅是長遠的象徵。僅在2006年,中國就與非洲國家簽署了價值600億美元的貿易協議。投資紛至沓來,其中常常包含資源換基礎設施的條款。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直線上升,迅速超過了1200億美元。2006年,安哥拉暫時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非洲如今占中國石油進口的近30%。
中國的興趣也僅僅局限於石油和礦產。2007年,存款額居全球之首的中國工商銀行(ICBC)以56億美元購入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20%的股權。就在上月,在埃及舉行的另一次中非會議上,中國政府承諾再向非洲提供10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中國還答應免除非洲60%出口商品的關稅,豁免幾個非洲國家的債務。中非貿易已經出現大幅增長:去年,雙邊貿易額增長45%,達到1070億美元,較2000年增長了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