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質變”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16 13:31:01  


 
  其一,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財政政策要繼續發揮支持和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財政政策要突出實施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改革。 

  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通過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加大信貸政策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著力提高信貸質量和效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其二,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的同時,要嚴格禁止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引導和規範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其三,繼續推動重點領域改革,通過推進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核心是均衡“三駕馬車” 

  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GDP增長率達到7.7%,但經濟增長的80%~90%是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如果長期通過擴大投資帶動經濟增長,勢必在某些行業積聚越來越大的產能,造成產能過剩,產品在市場上滯銷,難以轉化成資金投入再生產,最終使經濟大循環受阻,經濟發展無以為繼。 

  要增加經濟增長內生活力和保持經濟大循環的通暢,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通過提高居民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從需求增長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消費需求年均增長8.8%,低於GDP增長率9.8%,更低於約15%和20%以上的投資增長率和淨出口增長率。居民消費增長相對緩慢,居民消費在經濟總量中比重較低。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僅占GDP的36%,僅高於沙特,處於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國家行列。 

  消費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大大低於國際平均水平,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要求不相適應。我國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巨大,不可能完全依賴於國際市場,必須依賴內需增長帶動經濟的發展。而內需主導型經濟承受國際經濟波動、衝擊的能力較強,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比較好。 

  只有依靠內需帶動經濟增長,才能有效減少國際經濟波動對國內經濟的衝擊程度。這既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和比例關係更加協調、健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長久後勁的重要條件。我國經濟一直以來,通過內需、外需雙輪驅動,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創造了有力的推動力。 

  從長遠考慮,我國經濟增長有必要轉至以內需增長為主的道路上來,注重國內市場的繁榮,主要使人民富裕起來,提高消費能力,通過國內市場的繁榮帶動經濟增長。因此,我國亟待提升和鞏固內需在經濟增長中的主導作用,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大小利益結構須同時調整 

  經濟結構調整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對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係和結構失衡的調整,比如投資與消費的關係、內需與外需的關係、國民收入分配中資本與勞動的分配關係、城鎮與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係等;其次是工業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涉及如何扶持新興戰略性產業、抑制產能過剩產業擴張、淘汰落後產業等方面。因此,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必須大小結構同時進行調整。 

  其一,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逐步改變國民收入分配大格局,提高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逐步改變勞動與資本相比處於弱勢地位造成的分配不公問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縮小貧富差距,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提升工農大眾的消費水平。 

  其二,產業結構調整要適應居民的消費需求,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適應群眾生活的多樣需求,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消費結構升級。保持政策連續性,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放在房地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在財政、金融和土地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讓城市廣大中低收入者安居樂業。同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控制投資性購房,抑制投機性購房,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其三,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當前重點要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使進城的農民工逐漸融入城市。 

  其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能夠引領經濟長期增長的新興戰略性產業,資金、政策要向新興戰略性產業如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傾斜。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服務業發展。 

  其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讓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其六,抓好節能減排工作,為實現約束性目標而努力。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任務。最近我國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計降低40%~45%,並已確定各種節能減排指標要納入“十二五”規劃考核執行。 

  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成為世界潮流,也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環節。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不僅要落實“十一五”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0%的約束性目標,還要努力實現到202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累計降低40%~45%的約束性目標。要充分認識到實現這些約束性目標的艱巨性,抓好節能減排工作。(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文/趙濤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秘書長)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