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綠營反陳江會?別讓去年憾事重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1 09:46:11  


去年流血衝突的失控場面,記憶猶新,讓許多人心裡不安,民進黨真的能夠保證“和平、理性、非暴力”嗎?
  中評社台北12月21日電/中時今天社論說,颼颼冷風中,數萬人走上街頭,這群人被賦予了矛盾的期望:一方面,遊行的主事者,民進黨不斷升高對立的情緒,甚至有綠營名嘴用了煽情的口號;另一方面,在這樣的氛圍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卻又不斷呼籲並且保證遊行會“和平、理性與非暴力”。只是,二○○八年十一月江陳會警民流血衝突的失控場面,記憶猶新,讓許多人仍免不了感到不安--民進黨真的能夠、真的打從心裡是想要讓民眾“好好的來,平平安安的去”嗎?

  同樣的寒冬天氣裡,數千警力也在街頭上,這群人,同樣揹負著某種不可能的任務:一方面,他們代表公權力維護公共安全,必須當機立斷化解任何造成社會不安與危險的場面和舉動;另一方面,他們有著不能說的秘密,就是罵不還口,加上打不還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再三保證警察絕對不會執法過當,台中市長胡志強甚至賭上自己的官位;然而,同樣的,二○○八年警察在台北的激動執法,讓很多人對警方的心理素質與現場處理問題的能力,感到憂心--執政黨真的有辦法、真的周延地沙盤推演過,讓第一線在與抗議民眾短兵相接的警方人員不會亂了方寸、不會壞了分寸?

  社論說,與去年完全一樣,江陳會彷彿成了社會情緒大操演的某種儀式:表面看來是不同政黨的政治對立,骨子裡其實是台灣集體的焦慮;江陳會所涉及的核心議題,其實不是藍綠,不是族群,當然更不是南北差異,而是做為一個逐漸被邊緣化的“國家”、台灣,在全球化衝擊下失去方向,甚至於逐漸失去存在感的恐懼--從產業競爭到農漁民生計,都不是政治立場問題,而是“國內”生產部門此消彼漲的壓力,不論誰執政,都一樣要面對一個殘酷的挑戰:那就是要不要因應東亞區域整合?以及如何保護無力因應全球化而遭到生存威脅的農漁業或傳統產業部門?

  問題非要好好因應不可,因為這一方面反映出執政者的能力與智慧,另一方面,當然也關係著選票。民主政治不但票票等值,生存遭到威脅的產業部門,他們的票有時還更值錢些,因為他們可能比安逸的中產階級、在全球化浪朝中較有機會安身立命的那些人,更重視手上的選票,畢竟這可能是他們改變生命的少數依恃;他們走上街頭,是因為他們認為,不這樣,他們永遠不會被看見;他們激烈抗爭、不惜鬧事,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是能夠阻止在某些他們無力參與的決策裡,被包裹交易以及被犧牲的悲慘命運;當然,最直接也往往最有效的是用選票表達意見。最近三合一選舉的結果,部分也反應了受惠多者與受惠少者之間的對決;這種對決,其實很多國家都在上演,只是,由於兩岸特殊的關係,再加上經濟上的超高度依存度,使得問題變得更複雜。

  社論指,這種對抗與內耗,使得不少人花了過多的心思去排斥ECFA,卻忘了如何透過ECFA去爭取更多FTA的可能性;台商從中國走向世界,台灣也是如此。太多的對立,使台灣看不到機會。

  台灣今天在經濟和政治上有窒息之感,八年執政只知不斷內縮的民進黨固然難辭其咎,自從上任後除了中國政策之外,幾乎看不到其他太多主張的馬政府,也是造成許多民眾疑慮叢生的原因。再加上,在各種國際舞台緊緊勒住台灣的對岸,讓台灣人不斷複習著被剝奪、被宰制、被架空的痛苦。江陳會因此被走不出去的台灣,窄化成了一個發洩情緒的管道,這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畢竟江陳會不該只是如此--為什麼,在野黨可發動十萬人上街,卻說不清楚他們究竟要什麼樣的兩岸政策?

  社論最後說,有智慧有良心的政黨與政治人物,不但應該要讓支持者安心,也要讓反對者願意尊重。期許兩黨領導人,把這次江陳會當做一個好機會,讓更多台灣人清楚地認識台灣處境、理性地尋找在全球化架構下,台灣的生存發展之路;這是個現實問題,不是情緒、好惡問題。


    相關專題: 第四次陳江會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