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方朔:馬路線難以為繼 要全部重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2 08:10:48  


馬英九主持中常會,對藍營在縣市三合一選舉結果不理想,向支持者致歉。(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2月22日電/文化及政治評論家南方朔在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昨天,企業家曹興誠在各報大篇幅刊登意見廣告,對兩岸政策提出主張。整個廣告的敘述部分,最重要的乃是他指出了馬英九本質上乃是個不敢也不願領導的領導人,心中所想的只是選票,凡事都怕引起爭議,並以“順從民意”來托辭卸責。於是領導者無立場,不訂目標,底下無所適從,一片散沙之局遂告形成。 

  選民選出領導人,就是賦予“臨大事,決大疑”的信託權力。但當代學者,喬治梅森大學教授柯文(Tyler Cowen)在近著裡已指出,在目前的選舉文化下,的確會出現一種類似政治明星的人物,他們每個人的選票都想要,由於做決定容易得罪人而失去選票,於是凡事閃躲,個個皆討好,只想自己找個最安全的位置的“不領導的領導人”遂告出現。 

  文章認為,凡事討好,“不領導的領導人”如果在太平時代,或許不是壞事。但現在的國家怎麼可能太平無事,於是“不領導”的結果就和“無能”同義。這次三合一選舉國民黨大敗,兩黨差距也縮小到歷史最低的二點六%,而根據《遠見雜誌》十二月民調,馬英九個人滿意度已跌至歷史新低的二三.五%,不滿意度則創新高六二.二%,這就是“不領導的領導人”蒙受到的應有懲罰! 

  而這種懲罰不只限於台灣內部而已,目前外弛內張的兩岸關係就是例證。第四次“江陳會”已經開始,儘管表面上氣氛熱絡依舊,雙方也好話來好話去,但其實卻暗潮滾動,滿布著陰影和疑雲。 

  兩岸關係經過李扁兩朝的鎖“國”,而造成各方普遍的不滿,特別是扁時代的急獨路線勞而無功,最後連扁自己都直承“台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這也是馬高票當選的主因之一。這也意味著他繼扁之後接任,歷史的確為他打開了一扇機會之窗,來為兩岸開啟新的可能性。孰料他從就任起就藍綠選票都想要,於是要討好藍,又想討好綠,同時又要玩弄北京的“三不像”政策遂告出爐。他甚至簡單的以為只要他開支票,北京就有義務幫忙兌現,只要如此,台灣經濟就可以搞上去,他的連任就沒問題。 

  殊不知,大陸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誠然重要,但兩岸經濟有著競合兩面性,在競爭甚至可能被取代的那一面,台灣官民可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他對此卻完全不在意,整個馬團隊也全不努力。很自然的,他的兩岸政策就成了台灣民生凋敝的替罪羊,這也等於他把兩岸政策的舞台,以另外一種方式交還給了民進黨。這次“江陳會”的示威,本質上已和上次“江陳會”完全不同。上次或許有較多意識形態在內,這次則毫無疑問與台灣民生凋敝有更大的關係。馬政府那種一廂情願的兩岸政策已正式的在島內受到質疑。 

  其次,這次“江陳會”,陳雲林出發前在北京的記者會上已明言這次不會談ECFA,只會有專家的意見聽取。這是個值得注意的訊號。今年稍早前,包括大陸的國台辦主任王毅,甚至胡錦濤,在台灣的催促下,都發表了對ECFA做出積極回應的談話;但到了最近,北京已愈來愈對馬的立場開始疑慮,尤其是不久前“兩岸一甲子”座談討論會後,這種懷疑更深。這似乎已意味著“台灣開支票,北京幫忙兌現”的階段已快到了走不下去的時候。兩岸之間缺乏互信,台灣內部也對ECFA爭議未定,加上這次選舉已顯示出馬政權開始搖晃,處於這樣的時刻,北京當然犯不著在可能會有後遺症的ECFA問題做出決定。 

  因此,第四次“江陳會”儘管表面熱絡依舊,但由種種暗潮陰影,它其實已顯示出馬那種既討好藍又要討好綠,又動輒向北京要糖吃的那種“三不像”政策已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馬如果還想有作為,他那種“不領導的領導人”的風格已須全然改變,並要在兩岸政策上徹底的重新來過。領導人不可能有任何位置是安全的,也沒有任何一張選票是篤定的。只有以民為念,以開闊的眼光引領“國家”走出新方向,才是領導人的當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