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3日電/美國世界日報21社論說,由民進黨主導的反ECFA和反陳雲林的大遊行活動20日在台灣台中市演出,由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強調要“訴求大聲,行動和平”,民進黨中執會還通過“1220遊行及陳雲林來台期間黨員及黨公職人員行動準則”,違者一律黨紀論處。整個遊行和接續的“破黑箱/顧飯碗”晚會,就在大聲喧嚷中和平結束。相較去年11月向陳雲林嗆聲,員警152人、民眾31人負傷的流血事件,至少在行動上,可謂風平浪靜。
社論說,比較有趣的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號召十萬人上街遊行,但據媒體估計遊行人數“超過五萬人”的報導,幾乎打了對折。這固然和全台皆在寒流籠罩之下有關,但同時顯示,反ECFA運動至此似乎已到了尾聲,民進黨奮力想拉高反對聲浪,但民間回應的熱度並不如預期高,而且打了一個大折扣。
在此之前,台灣有媒體發表民調顯示,有71%受訪者知道第四次江陳會將在台中舉行,39%民眾樂觀其成;有49%人覺得現階段兩岸交流速度適當;53%民眾反對民進黨動員抵制江陳會;50%不認為簽署ECFA是傾中賣台,同時有76%國人希望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此議題舉行辯論。
社論說,這說明民進黨在三合一選舉當中獲勝,並不意味民進黨就能掌握主流民意,以ECFA而論,民進黨和綠色政團意圖抹黑馬英九、妖魔化ECFA的策略因民意支持度沒有配合呼應,就連民進黨民調也有39.6%受訪者表示不贊成發動大規模的街頭活動。超過五萬人次走到台中市街頭雖然還是很熱鬧,但究竟不比十萬人的規模,要害在於民進黨的動員能力並沒有能夠發揮,也沒有辦法克服天候因素。這個對折效應,對民進黨還在享受勝選,應是當頭棒喝。
當然,中部地區在政治取向上原就是藍營天下,台中市長胡志強不論在應對之間包括派車接送遊行者,以及在警力的部署上,幾乎都可圈可點,談笑用兵、從容肆應,綠營想要找碴,一時之間也無隙可乘。
馬政府決定在台中市召開兩岸兩會第四次江陳會無論如何應是一個高明的選擇,至少在技術面沒有犯“錯誤”,不讓反對者有機會藉端藉勢在街頭激化衝突。
社論說,蔡英文在大遊行前提出三個問題質問:馬英九是否敢承諾,與大陸簽ECFA後,就能保證與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否敢要求大陸讓台灣與其他東盟“國家”,同步展開談判?是否敢承諾馬政府的兩岸、談判團隊,都公開自己與大陸的利益關係?馬英九的回應很快,表示將努力於與其他國家簽FTA,也會將ECFA送“立法院”審議。蔡英文的質疑既未提及“主權”問題也沒有涉及兩岸關係,公投也免了。包括遊行紀律要求“行動和平”在內,這已預示民進黨的對抗已降低了層次。
民進黨的動員能力出現疲態如何解讀有各種可能,也不必然意味民間對ECFA的接受度可以轉化為對馬英九的支持。是以馬政府在堅持ECFA的同時,還應準確理解民間對ECFA、對馬英九施政作為的期待為何,切切不可因此自我感覺良好。反而更應戒慎戒懼地準確體會藍營支持者以及主流民意的感覺何在。況且陳雲林在台期間民進黨還有每天一萬人的抗爭訴求,稍一處理不慎仍然可能擦槍走火。
眼尖的人或許已經發現: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四大天王都沒有撐到“破黑箱/顧飯碗”晚會結束前上台合唱最後一首歌。這多多少少說明民進黨高層反ECFA運動的熱情擋不住寒流來襲。
蔡英文和四大天王都是極具政治嗅覺的動物,台獨語言何以沒有成為天王們當天訴求的主調,而是集中力道打擊馬英九,是很微妙的轉移。
社論說,從三合一地方選舉的獲勝至動員十萬人的挫折,民進黨該冷靜以對,重新思考如何回歸理性論政,以及回歸理性面的兩岸論述。民進黨有權利也有義務善於監督ECFA,不必再無理性地反對甚至妖魔化ECF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