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溫家寶談哥本哈根大會:會議結束,餘波未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7 17:22:02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月27日下午3時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說,

  記者:與對外關係比較密切的還有,您剛剛出席的哥本哈根應對氣候變化大會,這次會議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據我所知,近60個小時裡您只休息了幾個小時,現在會議結束了,一些國家對於哥本哈根會議的成果有著不同的解讀。我想請問總理的是,我們怎麼樣看待?另外中國在這次會議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溫家寶:會議結束,餘波未了(笑)。有關這次會議的情況,報道已經很多了,我不想過多地重複這些內容。我一直認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我們一直本著對中國人民負責和對世界人民負責的精神,來積極地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如果你回憶一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它規定的是發達國家在2020年要減排40%,同時規定發達國家要對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採取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援助。

  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們是第一個制定出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國家。同時,在沒有任何國際援助的情況下,我們自主提出了,就是到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這體現了中國高度負責任的態度。

  我只講一個問題,有的人說不要糾纏歷史。不是糾纏歷史,而是歷史客觀存在,必須正視。因為不正視歷史,也就不會懂得今天國際社會存在的貧富差別,更不會懂得發展中國家謀發展還是他們最重要的訴求。

  《公約》和《議定書》最基本的就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這也是從歷史和國情的判斷而作出的。

  前兩天我看一篇文章,深有體會。作者說在哥本哈根會議開會期間,他想起南方的老母親還在點著煤火爐來取暖。像這樣的情況可能英國的兒子們感受不到了。

  我們必須正視下面這樣一些事實,就是世界上還有16億人沒有用上電,還有23億人是用煤甚至柴火來取暖和做飯。中國這些年是發展了,但是人均用電量還僅達到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千人汽車的擁有量也還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困面大,依然是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們絕不會再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就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但是,我們必須為中國的發展爭得應有的權利。

  中國這次參加哥本哈根會議是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我們可以說我們盡心、盡力了,而且盡到責任了。我們一直希望能夠達成一個有約束力的協議,但是直到我17號參加會議的時候,還沒有一片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大量的斡旋,積極地推進,使哥本哈根會議總是向前邁進了一步。

  我覺得世界各國都應該肯定會議的成果,並且向前看,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凝聚共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政府一定會繼續堅持這個方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