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中國海地區海盜增多 今年已發生十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8 10:41:08  


投降的海盜嫌疑犯(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環球時報報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日前發表文章稱,今年一月以來南中國海地區已經累計發生10次海盜襲擊事件,而去年這一地區從未發生海盜事件。文章援引國際海事局的報告稱,南中國海地區的海盜呈現增多勢頭,相關國家需要將打擊海盜重點從公海轉向近海甚至陸上。

  亞太地區存在三個海盜事件頻發區

  文章稱,各國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大在公海及沿海地區的反海盜力度。正如索馬里及廖內群島的反海盜行動所證明的那樣,岸上國家的條件對打擊海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指出,2005年至2008年間的海上及空中巡邏有利於打擊從公海到新加坡沿海地的海盜行動,但亞洲反海盜及武裝搶劫船只區域合作協定組織最近出台的一份報告卻顯示,新加坡沿海地區的海盜事件已經達到了五年內的最高點,超過了2005年的記錄。

  文章指出,目前亞太地區存在三個海盜事件頻發區,分別為南中國海阿南巴斯群島附近海域、印尼巴淡島西北海域以及民丹島西北部海域。在這種情況下,堪稱當地區海盜“運動場”的廖內群島就值得研究了。而且,這種研究或許可以為制定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政策提供線索。

  通常,有關打擊海盜所需技術及行動的問題不外乎以下幾個:利用哪種巡邏船打擊海盜?利用哪種裝備?直升機?私營安全公司或反恐特警隊?不過,現在人們是時候探索其他幾個新問題的答案了:海盜為何甘願以身犯險?海盜產生的根源是什麼?這些更廣闊的問題通常是由那些分享真知灼見的社會學家提出的。

  這些社會學家可以提供其在那些罕被注意的問題的觀點,例如海盜背後的經濟因素(危機、資源匱乏,污染);地理因素(被忽視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具體狀況、缺少基礎設施等都可催生‘海上游擊隊’的出現);遷移因素(人口過剩、失業、缺少依托感)以及政治環境,這些因素既包括國家級別(不穩定)的,也包括地區級別的(貪污,自治政策)。

  新處方也充當打擊海盜的長期政策。2005年至2008年間,印度尼西亞亞齊省及廖內群島省地方政府為打擊海盜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效果可比肩 2004年當地國家確立的海上巡邏。打擊海盜的勝利取決於沿海地區省份阻止年輕人成為海盜的能力。例如,據印尼巴丹工業發展局稱,巴丹島吸引國外企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2003年創造工作崗位688個,2008年創造工作崗位1015個。島上基礎設施也得到改善:2008年,巴丹島每秒可生產2343升飲用水,與五年前的1760升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

  索馬里的情況較為複雜。不過,世界各國在那裡打擊海盜的側重點也是犯罪預防、壓制及教育。這就要求各國不但要在那裡部署士兵,還要部署文職人員。國際社會應該幫助當地政府處理海盜重新融入社會(通過經濟及城市措施)、改善法律體系的效力(法院,監獄)以及打擊資助海盜及海盜相關活動。這種印尼採用了這種“陸上方法”——該方法是聯合國為索馬里提出的意見,2009年4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布魯塞爾參加一次有關索馬里海盜問題的會議時,也提到了這種打擊海盜的戰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