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建構台灣的非對稱戰力?
中時電子報分析文章說,美國智庫認為,台灣應該發展對大陸的不對稱戰力,而非一昧購買先進戰機,並且希望美國政府能在這方面提供相當協助。這個論調其實並不新鮮,因為台灣與大陸之間國力日益擴大的差距,早已明示台灣在軍備上與大陸過度競逐會越來越不利,台灣唯有期望如以色列與新加坡類的“毒蠍”戰略,方能嚇阻蠢動、維持兩岸間的和平穩定。
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據聞最早開始於前“國防部長”李天羽,2007年陳水扁政府力推入聯公投,而在安全議題上,就由“國防部長”李天羽向“立法院”公開表達發展不對稱戰力,試圖於文武兩方面營造氣氛。但隨著李天羽因鐽震案下台,“總統”大選馬英九勝選,不對稱戰力便銷聲匿跡,直到今年馬英九政府提出第一本國防總檢討報告中,才又再度出現。
其實,非對稱戰力與解放軍數年前曾經紅極一時的“超限戰”有點類似,所謂“非對稱”,就是在使用現有武器若力有未逮、無法克服目標時,反而會以非對稱武器加以克服。這包括一切可運用的特攻、飛機、船艦,甚至早年的革命或游擊隊戰法,乃至於蓋達組織的恐怖攻擊行動,都可能是“非對稱戰力”的一種。
台灣不可能對大陸進行恐怖攻擊,雙方你來我往的碟報作戰也行之有年,而要像當年共產黨一樣搞民兵團練游擊隊等民間反擊武力,以現在台灣的社會發展,恐怕也不太可能,那麼,台灣還有哪些不對稱作戰的運作空間呢?
首先,在海域方面,先進船艦潛艇不僅價格高昂、維持不易,而且台方也缺乏暢通的取得管道,反倒是相對技術不那麼先進的“小潛艇”(並非單指500噸以下,實際上兩千噸以下的,都可相對算“小”),有維持成本低、隱密性高等優勢,在近岸往往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