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共批量選拔黨外幹部 保證“有職有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9 09:21:36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明年1月,湖南省為黨外人士預備的13個副廳級職位即將確定最終人選。這是湖南迄今公選黨外領導幹部職位最多、級別最高的一次,也創造了改革開放30年來的政壇新景觀。 

  新華網報道,本次選拔面向全國,民政、農業、人口和計劃生育等部門以及諸多高校的副職虛位以待,吸引了430名海內外黨外人士報名。考生需經報名、資格審查、筆試、面試、考察與公示、討論決定、試用等層層環節,方能正式走馬上任。 

  負責此次選拔工作的湖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宗文說,13個副廳級職位都已有了滿意人選,現正處於討論階段,最後結果即將揭曉。 

  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彭繼球是368個符合報考資格的參選人之一,他報考了湖南省民政廳和農業廳副廳長兩個職務。儘管未能進入面試,但他認為,這次選拔體現了“中共與黨外人士真誠合作的態度”。 

  他說,這次考試設置了“領導工作實務”內容,體現了“選什麼幹部考什麼”,防止出現高分低能。 

  據了解,本次公選中,54名考官分為六組,各考官在臨考前抽簽決定參加哪一組面試。考官當場向考生亮分,全程錄像並有觀察員監考。面試考官中有8名黨外人士,另有8名黨外人士擔任面試觀察員,在面試中有效行使參與權、監督權。 

  分析人士認為,與以往偶發的、個別的選拔黨外幹部相比,湖南此次公選時間更集中、規模更大,導向作用明顯,是落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又一重要舉措,標誌著中共統一戰線政策的進一步發展。 

  湖南是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的故鄉。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就指出:“沒有非黨幹部參加政府就會出毛病。共產黨要永遠與非黨人士合作,這樣就不容易做壞事和發生官僚主義。”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非中共人士占3席,政務院副總理、部長中非中共人士也占較大比例。但是,這一制度設計從1957年開始受到扭曲,在“文革”中遭到破壞。

  近年來,中共出台一系列政策,為黨外人士直接參政創造條件,並保證他們“有職有權”。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要求“選拔和推薦更多優秀黨外幹部擔任領導職務”。 

  2007年,來自致公黨的萬鋼出任科技部長,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首位出任國務院正部職的黨外幹部。其後,無黨派人士陳竺出任衛生部長。各地黨外幹部培養使用工作新舉迭出,黨外人士參政成為政壇熱點。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學傑說:“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是中共領導政權,並不是包辦政權。民主黨派來自不同階級和界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智力資源。”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成員馬志武自去年8月任江西省交通廳長一年多來,利用中央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的政策,基本打通了江西與周邊省份高速公路的接點,對構築暢通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起到重要作用。 

  建築專業出身的馬志武此前曾任江西省建設廳副廳長。“中共選拔黨外幹部決不是擺花架子,所配備的職位都來自重要單位,體現了中共不拘一格用人選才的氣魄。”他說:“與其他廳長一樣,我的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的支持。” 

  李宗文正在考慮如何打破幹部職位部門所有,讓優秀人才配備到最適合的領導崗位。 

  一些黨外人士和專家建議,今後在更大範圍內選拔黨外人士,並適當拿出一些正職進行公選。同時,在考試題目設計上更加科學,更加注重實務處理能力。 

  中央黨校教授王貴秀說,選拔產生黨外幹部只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步驟之一,今後應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配套制度,使黨外幹部依法獨立行使行政權力,保證其履行好在部門工作中的決策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