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經濟日報:台灣人新年期盼 馬須胸懷中華
http://www.CRNTT.com   2009-12-31 09:53:04


民眾未用“悶”“苦”“慘”等字,顯示他們仍寬容地希望馬英九有所作為,對他有所期待。
  中評社台北12月31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表示,當得知民眾票選的2009年代表字是“盼”,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感動又感恩。去年的代表字是“亂”,而今年的情況更差,雖下半年經濟情況稍有緩和,但就全年而言,仍然是最艱困的一年,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負2.53%,失業率接近6%,每人所得跌至三年前水準,政治社會更是紛擾不斷。民眾未用“悶”“苦”“慘”等負面的字,而用中性的“盼”字代表今年,顯示人們仍寬容地希望馬英九有所作為,對馬英九有強烈“期待”。

  馬英九似乎也了解人民對他的“期待”,為此,他用毛筆寫下“民國九九盼展新猷”,意思是2010年將會是一個新的起點,政府會全力推動嶄新的施政計劃,帶來新氣象。他指出,明年經濟成長率不僅會由負轉正,而且會超過4%。但明年經濟比今年好,是全球大趨勢,而人民“期待”馬英九的,不再是短期景氣的恢復,而是更長期的“國家”發展遠景,再創和諧、安定、繁榮的新局。

  社論說,面對20年來的混亂迷失,社會體制、倫理道德價值體系瀕臨崩潰;復因選舉頻仍,施政經常失據;加以天災人禍,導致民怨四起。而今當全球經濟即將復甦之際,馬必須定靜沉潛,盱衡天下大勢,提出明確的“國家”發展遠景,俾凝聚社會共識,全力以赴,謀求全體“國民”的最大福祉。

  觀察馬英九的治國理念,其“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恪遵憲體”是唯一一條路。在此最高“國策”下,我們(《經濟日報》)越俎代庖提出三大抱負,“重建台灣”“胸懷中華”“擁抱世界”;以此繪製一個三角錐形圖,頂端是“恪遵憲法”的最高“國策”,底部三角分別是後三者;其結構堅實穩定,既切合民主憲政理念,亦緊扣當前現狀、歷史軌跡與國際趨勢,應為一可大可久的“治國”觀念架構。據此亦可導出“治國”三大願景。

  一是重建台灣,與目前大家所談的“根留台灣”不同。鑒於20年來政府運作、社會體制的幾近崩潰,加以過去60年的經濟建設,台灣的環境、生態、資源均受到衝擊破壞。人民都期待政府儘快提出重建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麗寶島”,一個全民可以安居樂業、永續經營的樂土家園的藍圖。

  二是胸懷中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成就,可以為中華民族及中華文明樹立自由、民主、均富的現代化文明典範;而在客觀現實上,台灣亦無可能退出兩岸和平競爭賽局,又可獲得免於戰爭的和平保障。因此,台灣應化被動為主動,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與中華文明的提升,做出現代化文明典範的貢獻。

  三是擁抱世界;台灣由於長期陷於國際孤立,難免產生悲情與認同的困擾。針對此點,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即曾提出“無國界國家”的概念,呼籲國人打破心理國界,走向“世界公民”。過去台灣中小企業手提007手提箱,走遍全球銷售,使台灣產品遍及全世界,創造台灣成為全球第11位出口大國。而今慈濟功德會在國際救援活動的貢獻,深受各國讚揚;台灣青年頻頻在國際設計、創意、發明領域獲獎,在在顯示台灣人的國際視野與世界關懷,是兩岸和平競爭的一大優勢。台灣人除可以做為中華文明的自由民主典範,亦大有機會成為華人世界的“一等世界公民”。近年來歐洲各國青年即已逐漸拋棄狹隘的民族國家情結,以“歐洲人”自居,並進一步以“世界公民”身分投入各項改變世界活動。此種“四海一家”、“以天下為己任”及“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理念,值得國人深思與效法。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