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什麼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令人遺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1 00:03:09  


12月13日,大屠殺幸存者仇秀英老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前的悼念儀式上。當日,江蘇南京各界群衆舉行集會,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2周年。
  中評社香港1月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2月31日載文《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不及格的原因》,摘要如下: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會在3年前啟動的時候,曾經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希望,因為雙方專業的研究人員如果站在全球化和歷史正義的角度出發,運用史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對困擾兩國人民和兩國關係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分歧,加以合理解決,那麼,東亞地區的合作可能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中日真正的攜手共創繁榮也就指日可待。誰知道,3年後的今天,中日雙方召開新聞發布會,非但沒有令人歡欣鼓舞的研究結果發表,更遑論要達到當初德法兩國共同檢視歷史,奠定歐洲統一基礎那樣的成績,令人感到遺憾,也質疑這種兩國政府支持的合作研究,還有沒有繼續下去的理由。

  中方首席委員,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長步平發表的成果稱,雙方學者已初步將中日戰爭定性為侵略戰爭,在此基調下,南京大屠殺也被判定為反人道屠殺。

  好一個“初步定性為侵略戰爭”的結論。一場日本發動,造成數千萬中國軍民死亡的戰爭,過了近70年的歷史沉澱,竟然只能初步定為侵略戰爭,這到底是共同研究歷史,還是共同在模糊歷史?這到底是在揭開歷史的真相嗎?這個初步之說,讓在反侵略戰爭喪生的百萬軍人,被日軍強姦致死的慰安婦們,為揭露南京大屠殺鞠躬盡瘁的張純如們,會有怎樣情何以堪的憤怒?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