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中國經濟滿懷信心跨入201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1 15:43:17  


 
  今年,中國社會不和諧信號比過去更頻繁地亮起。這趨勢實際上從2008年下半年即開始,今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加大了對基層官員與公安幹警的培訓,但圍繞環保,拆遷、國企改制的群體性事件依然不斷上演。6月,湖北石首一名廚師的命案,導致萬人參與的警民衝突與縱火打砸事件。

  對於中國的群體性事件,專家今年提出“社會洩憤事件”的概念,其特征包括無組織、無直接利益訴求、有打、砸、搶、燒犯罪行為發生等。參與者主要是借題發揮,以發洩對社會不公、吏治腐敗等現象的不滿,它說明的是民眾對現實的不滿或不信任。

  另外,絕大多數的群體性事件涉及利益衝突的維權抗爭,因此,大多數的群體性事件沒有上升為權力與政治的鬥爭。儘管局部性衝突此起彼伏,但是國家穩定不受衝擊。政府治理能力又表現在對重大節日的籌備與管理方面,在新疆打砸搶燒事件後,“十一”國慶發揮了振奮人心的效應,讓舉國上下對國家發展與穩定前景的信心大振。 

  2010年:

  調整關鍵年

  報道認為,世界金融危機影響深化的2009年一晃而過,進入2010年,12月初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政府明年的工作要點:從應對危機時期進入危機後的調整期,調結構、擴內需、發展中小城鎮等,是來年工作重點。

  2010年裡,經濟政策如何更緊密配合“調結構”的需要,一面降低經濟對投資的依賴,同時避免經濟下滑與過熱風險,並加強惠民事業促進社會和諧,這考驗著政府的調控藝術。

  中國經濟轉型與社會轉型的關聯程度在提高,或者說經濟與社會轉型的壓力在同時加大。中國需要加速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來拉動居民消費,改變勞動者報酬占GDP過低的情況。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加大對公民權力保障,也需要遏制腐敗、減少尋租的空間,破除特權階層利益鏈。這是一個日益急迫的任務,又是長期工程。

  這一年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顯示,中國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有政策調度的空間,有應急能力,它在全球政治、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也不容置疑。中國不斷在進步,在不斷應對困難的過程中,也讓最難以改變的核心展現得更清楚。

  報道說,它的風險是,當官方報告都將問題攤得清清楚楚,切實變革的進展卻持續性緩慢,更多人會失去信心與耐心,社會不滿情緒醞釀,但這也是一種資源。經過2009年考驗後,帶著應對金融危機的實力與信心,在適度風險下涉入改革的深水區,能夠保證這個國家進步得更多、更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