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東計劃由農村向城市遷移240萬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4 12:56:28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要實現到2020年區域間人均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縮小到20%以內的均等化目標,除了財政體制保障外,廣東省政府日前印發的《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還率先提出了實施公共服務人口遷移策略。即促進人口由農村向城市轉移,由欠發達地區向珠三角地區遷移,以減輕欠發達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財政負擔,縮小城鄉間、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考慮到人口遷移的複雜性及廣東實際情況,規劃主要考慮戶籍所在地在廣東省內的人口遷移)。

  基本公共服務現狀:

  《羊城晚報》報道,2007年,廣東成為全國常住人口第一大省,9449萬常住人口中,省內流動人口約1100萬,跨省流動人口約1900萬。近年來,廣東流動人口呈緩慢增長態勢,2000年至2005年,全省流動人口每年增加30.9萬人,年均增長1.2%。隨著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的有序轉移,遷入的流動人口增速將相對減緩。

  人口遷移改革方向:

  將流動人口納入城市發展規劃,積極與量力而為並行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逐步開放戶籍。按照主體功能定位調控人口總量,引導人口與生產要素同向流動。鼓勵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吸納外來人口定居落戶;引導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人口逐步自願平穩有序轉移,緩解人與自然關係緊張的狀況。

  人口遷移基本原則:

  堅持漸進性、有序性、有效性、統籌性的原則。既不能人為設置障礙阻礙人口遷移流動,也不能認為一經遷入就應給予絕對公平、與本地居民完全一致的福利待遇。在農村勞動力獲得城鎮戶口後,在一定時期內建立農民在城鄉間進退自如的機制,讓農民有一個調整適應期。

  人口遷移策略目標:

  按每年增加20萬人測算,人口遷移規模將從2009年的2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240萬人,在不考慮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的條件下,到2020年,欠發達地區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支出達到珠三角地區83.3%的水平,實現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控制在20%以內的目標。

  專家點評

  城鎮化與新農村並舉

  農民城鄉間進退自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通過推進城鎮化,有序、漸進地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向二、三產業轉移,這個方向是對的。廣東在追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中,還提出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並舉這個思路。廣東情況特殊,既屬於發達地區,但各區域間的發展又不平衡,能轉移的人口是有限目標,最終還是要把新農村建設好,讓農村人安居樂業,也體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廣東還提出在一定時期內建立農民在城鄉間進退自如的機制,比如在貧困山區,對騰出的土地資源,能保留用於發展第一產業的要保留,保留其農村集體所有性質。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如何保障原來農村土地等各種權益,是一個全局性的難題,希望廣東能走在全國前面樹立一個榜樣。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