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兩岸何去何從 馬不可能再迴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4 14:12:19  


為了台灣的未來、為了馬英九個人的政治前途,兩岸ECFA在馬英九任內無論如何都得有一交代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3日社論說,台灣“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日前在一項說明會上向駐台外交人員說明兩岸政策,經轉述後出現:“兩岸簽訂ECFA之後,後續可協商租稅協定和安全的議題”。但旋遭“陸委會”出面否認,澄清趙建民當時的原意是強調:“無論是就兩岸的政治地位、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乃至於軍事安全等議題,雙方進行政治協商的時機都尚未成熟”。

  社論說,這是一則烏龍報導,但何以會出現這類烏龍報導,其實呈現出今天馬英九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的搖擺和不確定性。當然,一個閉門的說明會,又有會後的轉述,難免會有扭曲。然而,兩岸和解若侷限於“先經濟後政治”的思考,原就是一種扭曲。更何況兩岸60年來的互動,從對峙到和解,根本就出於政治,單純地從經濟面尋求和解而無政治面的支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

  是以傳出簽署ECFA後兩岸即可能邁向政治協商,本是最簡單的邏輯思考,若無政治協商反而是逆勢而行,而且也很難維繫經濟面的協商可以不受政治干擾。今天兩岸所以無法走向政治協商恰恰正是政治干擾所致。而這正是一個異常,而非常態。

  兩岸能否在今年上半年開出ECFA的紅盤,排除美日的干擾不論,單就目前島內政治形勢論,在相當程度上就很難樂觀可以平順簽署。這既出於島內台獨勢力慣於尋隙滋事,致使馬政府不願也不敢斷然從事;另一方面也出於馬英九個人性格常予人軟弱的印象,面對外部批評即思面面俱到,以致處理重大決策時,屢屢受制於人。

  社論說,馬英九上任以來,既要處理金融海嘯,又要收拾李登輝和陳水扁留下的經濟殘局,確實很難在短期內見諸績效。再加上現代社會共同面臨的發展困境,老人社會的醫療難題、高科技的無情競爭和社會福利的有時而窮、高學歷等同高失業的走勢、政府負債無限上升,任何領導人施政都難免捉襟見肘。

  但這些來自客觀環境的挑戰正是領導人發揮個人魅力的大好機會,但馬英九政府既無能於對客觀環境挑戰的肆應和前瞻,又拘執於官僚思維一再受制於行政程序,以致屢屢坐失先機;甚至無知於危機的到來,對危機處理更顯生疏。間接鼓勵反對者見縫插針、無理取鬧,民意支持度一再因此流失。

  若要評量馬英九的施政績效,最見爭議的固在大陸政策,但最見績效的也在大陸政策。但馬英九敢於走出第一步,在經濟面尋求和北京打交道,涉及政治面的對話,則避之唯恐不及。而且經濟事務只要遭到政治扭曲,馬英九也多採取守勢,邊走邊退。從兩岸租稅協議到ECFA都因政治干擾而見滯後。

  社論說,為了台灣的未來、為了馬英九個人的政治前途,兩岸ECFA在馬英九任內無論如何都得有一交代,否則開年之後東協加一以及東協加三之後的自由貿易區成形,台灣只會更見邊緣化,也更無競爭力。再者,兩岸就算簽了ECFA,兩岸互動的下一步又該如何邁出?能否長期迴避兩岸之間的政治議題?

  今年島內最大的政治議題在五都選舉,可以相信五都選舉的焦點或許還不僅止於五都的都會發展,而在五都和兩岸政策的結合。兩岸互動何去何從的辯論也必然會出現明確的分野,馬英九若想連任,身為國民黨主席就得親身參與五都選舉操盤,也就不可能再迴避兩岸未來何去何從的命題。至於政治協商又豈是任內談不談的問題,而是該怎麼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